作为佐证,如果没有中小城市的消费拉动,去年1300多万辆的销量突破能实现吗?未来大国汽车的支撑在中小城市,这不仅是汽车梯次消费的规律使然,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势下,汽车微利时代事实上已经来临。那么,汽车离全面竞争还会远吗?
汽车梯次消费面临大考
撰文/颜光明
在各家汽车厂商检阅去年的“丰硕成果”时发现,二三线市场做出的贡献超乎想象,明显上升。各家车企在与媒体新年见面会上,多了不少来自“地方上的媒体”,沟通面开始扩大。在各家召开的经销商大会上,布置今年产销计划时大家都把开发二三级城市的汽车消费市场当作“战略转移”的重点提了出来。毫无疑问,去年一些产销翻番的车企主要是得益于这些市场的增量。新年伊始,成都又出现了新车上市扎堆跟风的现象。说明汽车梯次消费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几年前,山东、河南等中部地区的省市,包括上海邻近的南京也都是一些非主流车企看中的地盘,被业界认为是自主品牌的主战场。像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都很明智地避开“锋芒”,把注意力选择在主流车企的“盲区”,安营扎赛。昔日那些被瞧不起的汽车,甚至被赌咒“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车,就是靠低价市场生存下来,不仅没有按照正统的逻辑“消失”,而且活得很好,茁壮成长,还能挺进一线市场与主流品牌叫板。
这一事实说明,需求刺激了消费,消费拉动了产业。尽管二三级市场的消费能力目前尚不及大城市,但对汽车消费的渴望是相同的。就像改革开放初期,老外说中国没有汽车消费能力,发展私家车前景暗淡。而有识之士说,需求是抑制不住的。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事实上,一线市场的汽车消费也是从低价车培育起来的。如北京的第一批私家车也都是从夏利奥拓起步,上海则从菲亚特126p等进口低价车开始,广州大致也如此,只是比其他城市开放的早些。
汽车梯次费消是规律。如今,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汽车消费火起来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当地的车展吸引了全国车企趋之若鹜,谁也不敢怠慢的市场,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是为什么?
如果说10万元家轿掀起了一线城市汽车消费热的话,那么,新一轮汽车消费热将会延续到二三线城市。今年1月11日,上海通用推出一款合资企业最低价的车型——新赛欧,价格竟不到6万元。此举,标志着中国汽车消费由一线市场转向二三线市场,正式拉开了主流汽车进军这些市场的序幕。
新赛欧上市不到20天销量就超过了6000多辆。但厂家说,这个销量尚未达到他们的预期。如果铺货到位就远不止这个销量。很显然,这是一个规模销量将在月销万台以上的车型,深受低价市场欢迎的“大品牌”。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新赛欧是被看作中国汽车消费介入“民生”的主流汽车,与以前的低价车有本质的区别。它所倡导的“小车大体系”的理念,正如厂家在对这款车锁定的目标群体那样,“属于你的幸福”。也就是说,汽车消费不再是大城市高薪家庭享用的特权,中小城市的普通家庭也能享受到汽车消费带来的文明。不言而喻,这将彻底改变“低价低质”的消费形态,在满足功能消费的同时,也能分享到“产品的附加值”。
这就是新赛欧推出的现实意义。可以看作,这是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走势最生动性形象的判断。作为佐证,如果没有中小城市的消费拉动,去年1300多万辆的销量突破能实现吗?未来大国汽车的支撑在中小城市,这不仅是汽车梯次消费的规律使然,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势下,汽车微利时代事实上已经来临。那么,汽车离全面竞争还会远吗?。
2010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