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

-----因为它是我们社会生产力集体向体力劳动倒退的体现

/汪华斌

今天一位学生推荐我看了郑风田的《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制造业白领是出路)的文章,的确这是一篇好文章;因为他提出了就是要有白领岗位给大学生,而不是把我们社会培养出来的白领当蓝领用。是啊!当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问题后,我们全社会竟然指责大学生的能力不足。明明是培养人家贡献知识的,现在却需要别人贡献体力;这能满足吗。所以在全社会对大学生不满之时,我始终为他们打抱不平。今天见到郑风田老师提出‘制造业白领’的途径,实际它也是为我们社会大学生正名的一种建议。

首先我们社会的GDP不是制造业的带动,也不是第三产业的开发;而百分之八十来源于政府项目和房地产。我们知道房地产的领域不是知识经济的范畴,它的生产过程主要还是体力劳动概念;再加上我们的政府项目主要也是建筑工程,因而中国的实际生产力领域百分之八十是由体力劳动组成。再加上我们港澳台老板在大陆的粗放型制造业,更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产业。这就是我们现在主要的产业群结构,它实际是以百分之八十的体力劳动组成的。这也是我们现在农民不种田也有收入的原因,更是支撑我们社会GDP的产业顶梁柱。也正因为如此,去年金融危机时被港澳台老板辞退的农民工实际全部被我们的政府项目和房地产消化了;所以今年这些企业金融危机消除,自然也就没有农民工补充了;因为这些到政府项目工程和房地产的农民工正忙呢,主要是我们社会的建筑业方兴未艾。

我们通过调查房地产和政府项目施工队伍的组成,就知道这里实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农民工;所以我们的房地产与政府项目再红火,也无法消化我们社会的大学生;它需要的是体力劳动者。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农民工不愁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社会到处需要体力劳动者。从全国房地产和政府项目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到处是农民工的身影;而很少看到大学生的身影。这不是我们大学生不愿意低就的问题,而是完全与知识无关的体力劳动。正是这些项目的兴起,使得去年辞退农民工的港澳台企业后悔莫及;因为政府项目方兴未艾,农民工在这里比在港澳台老板那里赚钱多;难道还会回头吗,所以这些现在有订单的制造业面临民工荒。然而当招聘大学生进去后,发现我们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因为这些企业并不是需要我们的大学生进去从事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当然更不是去管理;而是直接安排到生产线去充当体力劳动或技术劳动者。在这观念差异的冲突中,企业不要大学生;而大学生还不愿意去。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共存,这就是我们这个奇特的社会。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最大的变化是学历教育,它不仅每年为我们社会增加几百万大学生;还为我们社会培养众多的在职大学生,也就是说现在中国人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应该超过两亿人;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就能实现全民大学水平的目标。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社会的生产力却没有适应这个发展;反而是反方向发展,即由知识经济向体力经济发展;如我们国企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安排当工人就是最好的证明。正因为如此实际白领岗位在减少,所以我们社会目前实际专业对口的白领岗位还不到二千万;就这还有很多是鸠占鹊巢(如学工商管理的没有官当,因为官全部被工程技术人员占了)。所以每年能正常补充到专业对口的不到几十万,而我们每年毕业的却有几百万;最后这几百万只能自己转向。为什么我们社会后浪推前浪是不成功的,主要是前浪永远不消退;因而最后全部是后浪自己消失了,而前浪还在沙滩旁边奔腾不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现在专业对口的白领实际是老年人居多;而年轻的大学生只能是在社会上闲散。这就是我们社会千军万马竞争公务员的根源,因为我们社会大学的白领途径堵塞了。所以现在的大学生要么出国,要么就是奔体力劳动岗位去;因为农民工的岗位还是很多的。当然这也是我们社会退休人员受欢迎的原因,因为他们技术熟练而且成本低;所以很多港澳台企业大量招收我们社会的退休人员。

我们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然而现在这些路全部走不通。再加上扩招等原因,使我们的大学生增长速度最快;它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体。结果因为没有途径消化,所以我们社会的大学生闲置或转向体力劳动的越来越多;因为我们社会并没有发展高知识结构的产业,所以大学生就业只能在房地产、政府项目和港澳台企业去;而人家需要的是什么人,是民工;所以中国才出现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共同出现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社会一边倒埋怨大学生不务实;为什么不到农民工的岗位上去工作呢。就如同当年下岗时,要技术人员到工人岗位上去一样。既然我们是培养技术工人,为什么不只开技术学校而关闭大学呢;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群体人员的培养。

改革开放后我们没有积极开拓国内外知识市场与渠道,就连国有企业和研究所也都停止了;因为现在我们到处是谁占用或占有国有资源,这片天下就是你自己的了;所以我们并没有每年有序进大学生,而是用老不用新。所以我们社会现在提倡推迟退休,实际上更是拒绝大学生的一种措施。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那么我们就应该有白领岗位容纳大学生。如果大学生全部等同于农民工,我们有必要办大学吗;还不如大学全部转型,全部培养最低端的操作员;满足我们社会农民工的需要。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政府项目停止后,我们的经济靠什么支撑;起码港澳台在大陆的企业已经证明了没有竞争力,因为它并不是知识经济的平台。而我们自己的经济舞台同样也没有知识的舞台,现在的农民工供不应求和大学生就业难就是证明;这应该不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它实际是我们经济生产力倒退的结果。具体说来是中国人的学历越来越高,可我们的实际生产力却越来越靠近体力劳动;这就是我们社会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