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裕
拉锯大半年的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案最终以失败告终。
2月25日,腾中重工在发给媒体的声明中说“由于在双方商定的期限内未能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对悍马交易的批准,四川腾中重工经与通用磋商,今日宣布停止推进交易的相关行动,并终止签署最终的协议”。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闹剧”终于收场。
腾中买马未遂,最终的解释定格在未获监管部门审批上,国家发改委总是反复对外宣称,仍未收到腾中的报告。
正因为此,才有更多媒体愿意把这场收购称之为是一场闹剧。
其实,据笔者了解,腾中购悍马本来也是信心十足,因为其幕后大脑系在国内投行界可以呼风唤雨的中信证券。
而腾中收购悍马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势。
同样的跨国收购,吉利李书福所受到的国家认同是远非腾中所比的。
两会期间,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听取了李书福关于吉利集团“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汇报后强调,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为企业发展开拓空间。
所以,说到底,腾中购马未遂,关键是悍马不环保、不低碳。
于是,从这层意义上说,腾中失马,焉知非福。
至少避免了腾中日后更大的投入和损失。
另外,由于腾中收购的标的仅仅是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在这起交易中,腾中重工表现得不是如同一家制造企业那样追求纵向或横向一体化的收益,而似乎是如同一家投资公司那样追求投资收益。
如此做法固然能够让腾中重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美国企业复杂的劳资关系,但存在两大疑问:第一个疑问是收购资金来源和收购后的负债率。第二个疑问是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后的运营方式很可能难以持续。
所以说,腾中的这场收购本身甚至像是一场前途未卜的赌博。
国家监管部门的一纸禁购令,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终止了腾中不切实际的念头,这对于腾中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再者说来,通过此场收购战,腾中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名企”。
腾中的幕后大老板李炎本是在港上市公司的投资高手,因此凭空拿下空前的无形资产后,这场收购已经不能称其为失败了。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