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街边儿一家鞋店,见店门口歪着块牌子马上面赫然写着“男牛、女猪大减价!”,不用多做解释,大家大概结合环境也会猜个八九不离十,对头,当然是“男式牛皮鞋和女式猪皮鞋大大地降价销售”的意思。这牌子要是让《咬文嚼字》主编大人看到不气歪了鼻子才怪,但我们看了,不过会心一笑而已。
很多场合我们喜欢简称,不过是为了说得简练,图个省劲儿。但有时候,简称得未必就那么科学合理,比如“中央电视台”之于“央视”,总觉得不那么顺溜儿;还有“非典型性肺炎”之于“非典”,也显得不伦不类:难怪这些简称饱受网友打击呢。而这“男牛女猪”就更加离谱,不仅表达不明确,还透着些庸俗气儿,实在不算高明。然而人家就那么用了,你也这么看了,慢慢得大家不是就接受了吗?
咱们不费劲讨论这个了。我想说的是,店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贸然发明简称,自有营销学的道理。我们知道,受众之于广告是爱恨交织,既恨它碍事碍眼的,又希望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很多厂家花大力气愿意把广告做得让大家喜欢看。同时,广告专家们除了目力增加广告艺术味道外,还在努力减少广告信息,追求用极少的文字或画面,宣传最大化的信息量,这样简称就势在必行了。比如“男牛女猪”如果真的在牌子上写完整,那密密麻麻一堆文字,路人甲看了就烦,路人乙没时间看,广告不是白做了吗?为了让匆匆而过的人们偶尔瞟一眼就能够知道个大概或全部,这“男牛女猪”还真能显示出店家的智慧来。
产品的名字,其他的原则先不说,我觉得首先应该简练,从字数上要少而又少,这样既便于大家记忆,也便于人们表达。如果非长不可,那也要准备好让便于传播的简称,否则在销售上,尤其在顾客点名购买的时候,难免会造成麻烦。不要奢望顾客会认真而反复地背诵你的品牌名,即便或许是你费尽心思、搜肠刮肚琢磨的“好名字”,但毕竟不是美女,不可能有回头率的。
酒这种东西,说到底还是点名购买的机会多些。在酒店,点菜完毕就是点酒。你要小心这个“点”字,是那么轻巧随意,如果你的酒品牌是个长名字,可就吃亏了。到了北京,我们说来瓶“京酒”;到了天津,我们说尝尝“津酒”,都是脱口而出的话。所以,我们很少看到酒品牌有超过四个字的。能够达到四个字的酒品牌,也似乎是近几年才多起来的,比如“天之娇子”、“东方之子”,虽说取材不错,但毕竟不怎么像酒的名字,传播上肯定难些;“难得糊涂”取材现成的词语,似乎还容易记忆,但后来的“糊涂”酒似乎就来得更加直接。四字品牌的酒到底如何,有待市场检验,但从一开始就制造记忆上的困难毕竟不是明智的做法。
更不明智的,是有些两字或三字的品牌,拼命把自己弄成四个字的,不是前面加什么“金”、“银”,就是后面加什么“霸”、“王”。自然有产品区隔的初衷,但这种区隔的方法,实在算不上高明。除了字数增多外,把品牌名也搞乱了。试想,如果剑南春搞出“金剑南春”或“剑南春王”来,大家到底该记住哪个名字呢?这是故意给自己添乱。
白酒的简称似乎没有很好的例子,香烟牌子倒是颇流行简称。比如钻石香烟,其蓝盒钻石和紫盒钻石的两个品种分别被烟民简称为 “蓝钻”和“紫钻”;石林牌的香烟也是这样,大家很时尚地说:“来盒红石!”但厂家并没有“蓝钻”、“红石”的牌子注册。酒品牌这样简称,是不是也有可能?
男牛女猪大减价
评论
10 views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QQ:53901439
EMAIL:[email protected]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