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做环保
每当我说起阿拉善,一般大家都有如下建议:
——支持!多种树,多种草;
——不就二十多万人吗,干脆移民;
——划定保护区,限制放牧;
——让农牧民转行,搞旅游,开矿;
……
我当时也这么想,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知道这些想法,尤其是希望一蹴而就的想法,都很不现实。
——关于种草,种树问题,事实上国家从六十年代就在搞“三北”防护林和“飞播”种草种树,这么多年了,投入不可谓不大,但实际收效全打了水漂。试想一下,在荒漠化的大环境下,植物生长本来不易,更架不住过渡的放牧哇!
——关于移民问题:其实现在阿拉善居民中,相当大的比例就是从外地移民来的。事实上,只要放羊,有效益,就算你把目前的人移走可行,也挡不住“放羊自有后来人”呀!
——划定保护区,禁牧问题:划定保护区容易,如何保护就难了。荒漠化中的动物和植物本是一个脆弱的平衡系统,动物要在广阔的范围才能生存,而大型动物比如骆驼和羊自由的活动可以对老鼠洞的漫延起到抑制作用。如果都围上铁栏,硬性人为规定动物不能进,后果就成了疑问。实践下来,往往这些铁丝网把自由迁徙的珍贵野生动物如黄羊弄死了。而由人放的羊,也没禁住。
——让农牧民转行,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定居的农牧民们有一个习惯问题,而习惯转变多么难!
事实上环保说是环境问题,实质是人的问题。阿拉善生态协会最终把要解决的问题聚焦在人上。能够形成我们结论,主要来源于对沙漠的系统性的考察。
我二次较长时间在沙漠实地考察下来,看到的现实告诉我,即使是在巴丹吉林这样的世界第三沙漠,仍然是有着自己的生态平衡体系,更何况我们的荒漠化地区!
你知道吗?当一场小雨降临在大沙漠的时候,第二天清晨,沙漠中的植物就突然长高了很多,小的动物如蜥蜴,沙瑚就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在大沙漠中,居然有相当大面积的湖泊,而且水中还有鱼!一场在城市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雨,就能使沙漠中的生命焕然一新。
荒漠化地区要好得多了,“阿拉善”支持的左旗中几个嗄查(村)就是从贺兰山北面山坡上的伐木人迁下来的。当我去看到这个“保护区”时,茂密的山林,温润的空气,让我们每个人都大吃一惊:当没有了人为的破坏时,大自然是多么的顽强地生长着啊!
阿拉善协会,一开始想治理沙漠是多么地荒谬,沙漠无需人的治理,人也治理不了沙漠。阿拉善要做的事情是让人不再破坏环境就善莫大焉了!
但这一点恰恰是最难的。你不让人过渡放牧,人家凭什么听你的?你必需找到人家生存的理由和逻辑。这是中国环保也好,扶贫也好,能够真正可持续的根本。你不能剥夺人家的发展权呀!
首先,让人圈养羊和牛,谁来收奶?谁来出钱干?毛主席说,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我们的干法是“阿拉善”出一块钱,当地政府出一块钱,农民出一块钱,最好引进其它扶贫资金一块钱。这样农民才有动力圈养,来建规模化的收奶站。
其次,用科技手段,种植节水的粮食。阿拉善长期种植玉米,而每一株玉米都是一部抽水机,加速着沙漠化。今年(2010)节水小米有望突破一万亩了。
另外,谁来组织农牧民?怎么组织农牧民?我们发现不发挥农牧民的自主管理自己的意识,任何想法都是空想。在这方面“阿拉善”前线工作人员(大部份是自愿者)做了很好的试验,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每次去前线,看到这些80后的自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和晒得黝黑的面庞,都情不自禁地想拥抱他们,感谢他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