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快餐,抑或大餐


                           

  受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的委派,在虎年的春季,我来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司局级副职公务员培训学习。自从2002年秋季在省委党校参加完中青班的学习培训之后,已经有10年没有参加过这么长时间的集中培训学习了。

  毫不避讳,这次学习是我争取到的机会。以前也曾听说一些领导不大愿意参加长时间的学习。甚至有人认为,频频的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常能听到一些关于学习的牢骚话。但是,在我看来,学习是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情。参加培训的机会就是学习的重要机会。

  在我小的时候,学校大门口的墙壁上,教室里的墙壁上,都是毛主席老人家的淳淳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我记住了,而且记得很深,算是铭记、刻骨铭心把!后来,学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深刻领会了“适者存,不适者亡”的道理。学习就是长本事,包括适应环境发展变化的本事,在环境中创新发展的本事。通过学习,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才能取得积极向上的无穷力量。学习就是攀登知识的阶梯,成功的人生、成功的组织、成功的国家,都必须爬这个梯子,得看水爬得高、爬得快。说得再简单一些,学习是“进化”的工具,“进化”的手段。由此引申,不学习的人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不学习的组织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不学习的国家也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

  事实上,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过程。只不过,有人一生锦衣玉食,有人一生粗茶淡饭;有人一生亮丽辉煌,有人一生黯淡无光。出生之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辨人辩物辨事,做人做事的知识一点一滴,深入我们的头脑。首先,来自爸妈的言传身教;其次,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步一步往上走;再次,离开学校,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这下来,就20来岁了,这早期的光景就在学习中度过了。

  其实,这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新学习的开始。走进社会,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总体来讲,是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是条条框框,是普遍性知识,是标准知识。生活是生动的,鲜活的,不那么标准。在学校学习的标准知识,在灵动鲜活的工作生活中,总是显得不够用,甚至“苍白无力”。有些道理甚至不敢大大方方拿出来讲。不仅“书到用时方恨少”,而且“书到用时不成器”。因此,进入社会后,总要“入乡随俗”,根据时势变化,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以图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获得有用的知识,形成真实的知识竞争力。

  最近,过完年时间不常,有不少人都在发送关于“吃文化”的短信。一言弊之曰,中国文化就是吃的文化。从吃饭说起,到吃药、吃苦、吃亏、吃惊,再到吃醋、吃豆腐、吃干饭,吃不了兜着走等等。不一而足。我以为,所以如此,是因为“吃”是人们最常见最普通,最习以为常,但却是无比重要的事情。人们从“吃”的事件引申拓展,进而萃取生活智慧和知识营养,大概再也没有比这样更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似乎在向人们表明,中国文化也许不够“高贵”,但却很“高明”,很实在、很实用。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快餐”,有“大餐”,也有“套餐”。当然,正儿八经的还有“宴席”,以至是“盛宴”。多数时候,也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以吃快餐为主,它既能满足生存与健康的需要,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有充足时间和金钱支持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吃大餐、套餐。比方,周一至周五工作,一般在家里餐饭都比较简单一些,周六和周日休假,餐饭就会丰盛一些。如果一大家人聚餐,就会更丰盛了。与快餐相比,大餐、套餐的物质内涵更丰富、营养更全面,而且更有精神内涵、文化情趣。最近,饭局中还有“硬菜”的说法。大概是指那些营养丰富、价格昂贵的菜品,一般出现在接待“宴席”,尤其是高规格的“盛宴”上。“硬菜”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缘。

  人有两种代谢,物质代谢和精神代谢。吃饭是物质代谢的需要,学习则是精神代谢的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节奏紧凑,时间被“细碎化”。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那个要紧干那个。在忙碌的时候,甚至没有自主的时间,更缺少自由支配的“大块”的时间。所以,一般人们总是挤出一些“零碎”的时间学习,一遇空闲,或者上网浏览新闻,或者看会儿报纸,或者读上几页书。这是大多数人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就好比是“吃快餐”,我们常常这样做,坚持这样做,不间断这样做。这种“学习快餐”或者说“知识快餐”,是多数人在工作生活中获取即时信息和有用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决定人生成就的重要方面。

  精神代谢具有扩张性,光是“吃快餐”显然是不够的。在时间充裕的时候,还需要吃“知识大餐”,“知识套餐”。这就是,要集中一段时间,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参加相对系统的培训,学习系统性知识,更新知识体系,更新知识结构,彻底换换“脑子”。个人是组织的一部分,个人学习是组织发展的需要。满足学习“吃大餐”、“吃套餐”的需要,需要组织负责学习的部门,根据组织工作需要,通盘考虑,统一安排。能得到这种机会的人,必定是幸运的人。

  从这一点来说,我就是一个幸运者。参加工作以来,已多次获得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坚持享受“知识快餐”的同时,多次享受了“知识大餐”和“知识套餐”。1985年大学毕业,1986年秋季就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参加为期半个月的“战略决策培训班学习”,1990年下半年在丹凤县蹲点学习,1992年秋季在省委党校青处班培训学习,2002年春季在省委党校中青班培训学习,2002年夏季在美国洛杉矶培训学习31天,2002年冬季在深圳市龙岗区挂职锻炼学习。2003年冬季到宝鸡工作,2006年秋季在北京参加国土资源管理专题培训,2008年秋季在西安参加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专题培训,2010年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副司局职公务员培训学习。可以说,“吃快餐”不少,大餐和套餐也吃得够多,令不少人很羡慕不已。每次吃一次“知识大餐”,都觉得收获了丰富营养,增加很多新知识,增长很多新见识,结识不少新朋友,结交不少新关系。个人的知识在增长,工作能力在增长,情感世界也在成长。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以获取力量,是力量的力量。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直至一个国家,“知识”就像战争时代将帅们的“兵”。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知识也是“多多益善”。学习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养兵的过程,为发展竞争取胜奠基的过程。

  光阴似箭,机遇难得。无论是“知识快餐”,还是“知识大餐”,抑或是“知识套餐”,只要有时间,就得抓紧吃,吃饱吃好。如果时间允许、身体条件允许,有充足的新知识“消化”能力,最好是快餐大餐套餐一起吃,吃得越多越好。这就是我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