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改革是因 民生是果
一切政治,说到底都是为民生服务的。但促进民生,最要紧的莫过于改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皆与改革密不可分的道理所在。
西汉文景之治,因执政当局大力推进人口与财政政策改革,主线是鼓励生育,轻徭薄赋,仅用了39年的时间,不仅彻底告别了秦末战乱及匈奴进犯对民生的摧残,而且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平盛世。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前秦始皇在书同文、车同轨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进行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也是成就西汉盛世的基础性因素。
所谓大唐盛世,其实是指公元8世纪初的开元盛世。同样,如果没有此前公元7世纪中叶的贞观之治,就不可能有开元盛世。除了轻徭薄赋之外,贞观之治的改革重点是行政架构、人事、教育、司法及外交等,创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制度,并大多延续至今。
明朝的仁宣之治,改革的重点是惩治官场腐败,其手段之严酷,可谓空前绝后。此后,政风清廉,民思进取,为大明朝透过高度发达的手工业与繁荣兴旺的贸易走向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可不谓之突飞猛进。但一涉及到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便喷涌而出,诸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工性饥渴,大学生就业难,城市夏季缺水、冬季缺燃气、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特大城市外来人口蜗居,房奴与孩奴,以及看病难、择校难等等。这使得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只富裕了少数人,而没有惠及大众民生。
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不能惠及民生的要害,在于改革的步伐越走越慢。
比如说,财政体制不改革,伴随地方财政赤字滚雪球般的快速增长,不仅地方政府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方面被束缚住手脚,基础设施供不应求的局面愈演愈烈,而且银行体系也在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拖累下落入新的不良贷款陷阱,以至于信贷扩张不能持续,产能不能有效利用,经济增长与失业及隐性失业之间的矛盾亦不能得到化解。
比如说汇率改革,不彻底改变国内外汇市场央行持续净买入以至于外汇储备及外汇占款不断膨胀的现状,人民币汇率僵化是小事,重要的是整个货币政策就无法走出持续紧缩的误区。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央行负债快速膨胀以及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头号推手。
再比如说土地改革,如不开放农地入市的种种限制,拓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渠道,指望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出以及农民透过进城打工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数据表明,包括租房收益及出售二手房获得暴利在内的财产性收入,既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应地,不加快推进二次房改步伐,广大城镇中低收入者只能望房兴叹,居住领域的两极分化将愈演愈烈,蜗居的年轻人以及房奴只能越来越多。
推而论之,如不尽快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变严格限制人口增长为鼓励人口适度增长,并透过教育、医疗改革降低人口抚养成本,再过60年,美国人口数量便有可能赶超中国。在此之前,伴随总人口抚养成本特别是老年人口抚养成本的持续上涨,到2028年以后,中国经济便存在步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长周期。这意味着中国将痛失重新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历史性机遇。
没有什么比“本届政府改革任务已经完成”这样的流言更让人失望。也没有什么比出于领导人个人因素而放慢改革步伐更让人痛心。
历史告诉我们,改革是因,民生是果。天天把民生挂在嘴上,花言巧语,取悦百姓,到头来民生是空洞的。惟有加快改革,普罗大众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换言之,民生是虚,改革是实。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