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基地们“物竞天择”的进化困惑


  如何改变和收编动漫基地多重授牌?专家认为,“作为和其他部门平级的文化部,想要重新整顿各个基地牌子,操作难度非常大”.

  动漫产业基地管理有“法”可依指日可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由国家十部委联席会研讨制定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评估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于明年年初出台.这也是2009年文化部继制定《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加大对动漫游戏产业管理和扶持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

  目前,国内的动漫产业基地数量众多、分类庞杂,该管理办法将对动漫产业基地的规划、认定、评估、管理、运营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动漫基地粗放发展的模式有望借此得到改变.

  据该管理办法的智囊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向本报透露,该管理办法目前正在调研阶段,分成八个小组同时进行,并且有部分调研已出结果.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上,仍有发牌管理、运营模式管理两大问题待解.

  发牌乱象

  该管理办法的首要职能是要对现有的动漫产业基地进行认定和评估,但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改变和收编动漫基地多重授牌的问题.

  自2006年动漫列为国家新兴产业,动漫基地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根据目前数据,在2005年,全国共成立了27家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到2007年数目已经攀升到44家,再加上地方的动漫产业基地28家,总数就达到了72家.

  为数众多的动漫基地头上戴着的却是不同管理部门颁发的“帽子”.

  根据2007年数据,在44家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中,广电总局设立23个,文化部设立了5个,新闻出版总署设立了10个,科技部设立6个.从地方上来看,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产业发展部刘兴泉部长介绍,就北京市来说,集聚区可以有国家部委、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政府授牌.

  以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为例,自2004年建立至今,它接到的授牌有几十个之多.该基地市场部经理寇冠群告诉记者,在这几十顶帽子中,重量级的牌子就有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授予的全国唯一的“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以及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文化创意中心授的牌等.

  不过不同牌子的含金量当然也不相同.寇冠群告诉记者,“授牌只是一种肯定,并不配有资金扶持政策.政府对于授牌基地,不是直接给钱,而是在同样条件下更容易获得项目.例如我们争取到的数字版权平台项目,当时还有好几个企业在竞争,但由于我们是新闻出版总署最先授的牌,所以有优势拿到项目.”

  一个基地就有几十个授牌单位,究竟谁在管理?

  寇冠群所在的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最早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授牌,因此至今该基地也主要是接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管理.

  但在管理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混乱.200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动漫游戏产业三个主要管理部门相互“打架”的问题出台了《“三定”规定》,文化部取代新闻出版总署成为了动漫产业的主管单位.

  目前来看,“三定”之后“划入”与“划出”的交接工作还需要时间,正是针对基地“多头”管理的问题,文化部才着手对数量庞大、五花八门的基地授牌进行统一标准的评估管理认定.

  不过,对于基地授牌的整改势必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邓丽丽认为,“对基地牌子的管理是个操作上的问题,作为和其他部门平级的文化部,想要重新整顿各个基地牌子,操作难度非常大.”

  对于“三定”之前其他部门的授牌是否会摘牌,或是进行重新评估重新授牌,文化部动漫处表示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文化部会和其他部门进行协商解决.

  虽然棘手,目前看来,这是一项不得不做的工作.张晓明认为,目前全国的动漫基地处于混乱状态:没有科学的规划,没有统一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评估机制,没有全国统一的政策要求.

  “‘三定’之后搞清楚了管理权限,但是管理归属还应探讨,只有统一授牌才能把基地管理理顺.而理顺了管理层级之后,才能伴随定期评估机制,三四年评估一次,对于发展不好的基地要有摘牌机制.”张说.

  运营模式管理待解

  除了发牌乱象,基地运营模式管理也是此番管理办法调研中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难题.目前众多动漫基地已经到了整合精编的时候,到底什么样的运营管理模式合适?

  北京市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孔建华曾撰文指出,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基地的运行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由管理机构直接负责运营;其二,由管理机构下设或明确一个企业负责运营.

  前者以杭州国家动漫基地模式著名.自2004年由国家广电总局授牌成立以来,杭州动漫基地成绩显著.2008年,杭州基地企业制作完成原创影视动画片总产量达到17405分钟,位列全国各基地第二位.

  它的管理核心是由编制在杭州市文创办,归属市党委宣传部管理的政府外派服务机构.杭州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主任王舒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职能一来是代企业申报项目争取资金;二来是建立技术、融资、版权保护平台.

  但这种政府主导模式并不是被所有基地采用.

  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市场部经理寇冠群告诉本报记者,最初,他们也曾模仿中关村创意园成立了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但石景山科委并无管理经验.一年之后,这个基地在濒临死亡的时候,选择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招标.

  寇冠群解释说,动漫游戏是新兴行业,政府人员对新兴行业缺乏了解,在招商服务方面,甚至对专业术语都很陌生.“外行管内行”导致管理成本增加,难有起色.

  而解决方案则是,动漫基地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的是一家专做国际互联网平台和虚拟经济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胜出的理由很简单:由于实力雄厚,在产业上中下游有整合优势,他们为园区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网络展示平台服务,而一旦产生收益,不仅盘活资源,而且凭借免费平台获得分成盈利.

  其实不同的运营模式与基地自身的定位有关系.邓丽丽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基地”和“园区”的概念还是混淆的,这也是调研中探讨的问题之一.

  国内大部分依托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的动漫产业基地都是采用了政府管理机构直接负责运营的方式,而一部分由企业负责运营的动漫产业基地被挂上了“示范”的牌子,具有试点的性质.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文化局动漫及网络游戏发展处处长林增伟表示,目前北京没有动漫产业基地的说法,但是在全市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大部分都涉及了动漫产业的项目.

  那这两种模式到底哪种更适合我国动漫产业基地今后的发展呢?

  其实各有利弊: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指出,管理机构直接运营是外行人管理内行人,会浪费管理成本;杭州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指出,企业自主运行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管理职能不清.不过政府管理机构运营的基地往往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占有更大的优势,例如杭州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主任王舒告诉本报记者,杭州过去有个《动漫游戏发展若干意见》,每年对动漫游戏产业的资金扶持是2000万.今年8月又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若干意见》,从区财政拿出资金动漫产业增加到9000万用于扶持包括动漫游戏等8大门类.此外,杭州市每年拿出7000万扶持整个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动漫游戏为主包括其他门类.而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只能自负盈亏,规模小得多.

  张晓明指出,今后基地的运营方式会越来越有市场化的趋势,当园区成型,完成了招商入驻等基础工作之后,管理公司相当于物业管理机构%2B孵化器的结合体,因此会有很强的企业性质.今后园区的运营会遵行这样的路线,即政府出资进行土地开发,建立园区管委会,制定政策,进行招商,形成公司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