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两天还下了一场雪,但是汽车销量数字已经从冬奥会到了夏奥会。在经历1月份的雪上空中技巧之后,各个厂家在2月份都爱上了跳水。
从年初比赛谁的销量数字涨得最快,到了2月份,大家开始比赛谁的数字跌得最小。奇瑞,环比降43%;北京现代,环比降41%;一汽大众,环比降36%...
当然,从环比来看这些数字,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1月份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月份(也许2010全年都不会是一个太理性的年份)。单看绝对数字,2月份汽车销量120万、乘用车销量92万,应该说,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我不建议一个一个去考据2月份的数字,特别是下降幅度非常大的。其一,说明不了供需关系,其二, 也体现不出营销能力。
我建议的是关注这些数字体现的厂家策略。
在2010年总体看多的状况下,乘用车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预期中。如果不出意外,年度销量的前3名,仍然逃不出南北大众、上海通用这传统的三强。
既然大局已定,汽车厂家其实不会像往年那样,过于关注每个月的销量,而会把注意力放在2010全年的“整体战术”。就像F1比赛,决定胜利的是谁第一个冲过终点,至于你选择什么时机进站加油、换胎,采取1次加油还是2次加油,采用“重油战术”还是“轻油战术”,那只是过程中的决策。
对于2月份销量数字中、相比1月份,有些突然暴跌的数字,一般会有3种情况:
1、利用春节档期,生产线检修,产量暂时降低;
2、产能受限的情况下,调整产品结构。用于欠货更多、或者边际利润率更高的产品;
3、某批次车辆出厂前发现瑕疵或者可能的瑕疵,进行内部封库,待处理完毕后再出厂。
这3种情况,体现了2010年汽车厂家关注的4项“整体战术”重点:
第一,确保生产线稳定。既然不能短期内扩大产能,那就保障把产能安全的转化为产量;
第二,在产销量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加强用户满意度。从销售满意度上,尽量缩短订单交付周期;从售后满意度上,减少部分整车部件供应(即使影响整车组装量),保障维修备件的供应;
第三,在销量既定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现金流管理,不再“赔钱赚吆喝”;
第四,加强质量管理,以丰田为戒,避免出现严重的公关危机,不给对手抓住自己犯错的机会。
所以,不必拘泥在2月份的销量数字。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