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连锁企业资本运营情况分析报告(上)
王方剑
总体而言,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的资本运营又是波澜起伏的一年,私募股权融资活动大幅回落,IPO遭遇了股市的“冰河期”,而连锁企业的并购活动却是“老行业高潮持续,新行业高潮迭起”,可谓精彩纷呈。
从资本运营的类型具体来看,连锁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活动大幅回落,尽管连锁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仍然属于当年的热点领域之一;
连锁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除了上半年IPO仍然活跃之外,2008年整年与2007年相比案例数量跌了一半,这主要是因为IPO遭遇了股市的“冰河期”;
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的并购案例数量是2007年的数倍,超市、家电、百货等传统行业的并购高潮仍然在持续,同时医疗健康、民办教育、连锁酒店三个行业并购高潮正在或即将来临并购;在这一年,更多外资集团-财团的身影加入到并购国内领先连锁企业的阵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低谷期,连锁企业的并购潮蜂拥而来。
私募股权融资:
餐饮食品业最红 三大热点持续(标题)
据笔者统计,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案例数量为30例。(详见表1)这与2007年44例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案例数量相比下跌33%左右。这表明,国内连锁企业的股权融资处于回落阶段,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第一个高潮期正在过去。
这个判断与我在《2007年中国市场VC/PE投资连锁企业年度分析报告》中的预测相同:2008-2010年国内连锁企业的私募股权融资将进入一个回落期,VC/PE机构对连锁企业的私募投资进入到了“深挖才能出水”的阶段,以及原有获得融资企业的后续投资阶段。这是因为,在2006、2007年,VC/PE投资机构已经把国内每个行业连锁企业的前几名都筛选了一遍,主要行业的第一阵营企业已被筛选,绝大部分优质企业已经被投资,
表1 2008年VC/PE投资连锁企业案例一览表
项目方/卖方 |
投资方/买方 |
投资金额 |
投资时间 |
所在行业或细分市场 |
餐饮食品 行业 |
|
|
|
|
俏江南餐饮集团 |
鼎晖等PE投资机构 |
三亿元人民币 |
2008年12月 |
餐饮 |
浙江两岸咖啡 |
高盛集团、华生资本 |
约3000万美元 |
2008年4月 |
休闲餐饮 |
一茶一坐 |
美国橡树投资等,部分前股东也追加投资 |
2300万美元 |
2008年8月 |
休闲餐饮 |
菜根香 |
中美桥梁资本 |
三年内将注资563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 |
2008年10月 |
正餐 |
百富烤霸 |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 |
6000万元人民币,二期资金投入1.5亿元 |
2008年8月 |
特色餐饮 |
上海克莉丝汀食品公司 |
复星集团旗下豫园商城 |
1.1亿元人民币,占5%股份 |
2008年1月 |
西式食点 |
红高粱(董事长乔赢) |
鑫华投资、阿庆嫂集团 |
6000万元人民币 |
2008年下半年 |
特色餐饮 |
北京呷哺呷哺连锁快餐公司 |
英联投资 |
英联以5000万美元获得呷哺呷哺超过50%的绝对控股权 |
2008年8月 |
特色餐饮 |
丽华快餐 |
美国私募基金晨兴科技 |
数千万美元 |
2008年1月 |
快餐连锁企业 |
黑暗餐厅“巨鲸肚” |
香港中夏投资(ZII) |
1000万港元 |
2008年3月 |
餐饮 |
重庆奇火锅 |
IDG投资基金 |
500万元以上 |
2008年4月 |
特色餐饮 |
|
|
|
|
|
教育行业 |
|
|
|
|
安博教育 |
英联投资、艾威基金和麦格理集团 |
1.03亿美元 |
2008年10月 |
连锁学校 |
万学教育 |
联想投资与红杉资本联合 |
千万美元级 |
2008年2月 |
民办教育市场 |
励德国际教育集团 |
高盛集团通过国教控股投资 |
2500万美元 |
2008年8月 |
教育 |
红黄蓝教育连锁机构 |
艾威基金和几位天使投资人 |
未公布 |
2008年9月 |
幼儿教育 |
|
|
|
|
|
医疗健康 行业 |
|
|
|
|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 |
瑞典殷拓集团与其股东、瑞典银瑞达集团联合注资 |
8200万美元 |
2008年10月 |
连锁药店 |
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荷兰发展银行、惠发基金等7家投资者 |
注资6000万美元,占新合资企业29.63%股权 |
2008年8月 |
医药流通 |
开心人大药房 |
花旗银行控股的日本日兴集团 |
1亿元人民币 |
2008年2月 |
连锁药店 |
唯美度 |
扬子基金 |
1500万美元 |
2008年7月 |
美容连锁 |
|
|
|
|
|
服装服饰 行业 |
|
|
|
|
宾宝服饰 |
IDG VC |
3000万美元 |
2008年4月 |
时尚休闲服装连锁 |
深圳龙浩天地商贸公司 |
联想弘毅投资公司 |
2亿元人民币 |
2008年4月 |
连锁品牌服饰 |
|
|
|
|
|
酒店行业 |
|
|
|
|
7天连锁酒店 |
英联投资和华平基金 |
6500万美元 |
2008年10月 |
经济型酒店市场 |
开元酒店管理公司 |
凯雷投资 |
逾1亿美元,占40%股份 |
2008年2月 |
酒店市场 |
24K国际连锁酒店 |
石鼓资本 |
1000万美元 |
2008年1月 |
酒店市场 |
|
|
|
|
|
其他行业 |
|
|
|
|
福建永辉超市集团 |
汇丰直接投资基金 |
汇丰注资7500万美元,获其24%股份 |
2008年12月 |
连锁超市 |
麦考林 |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
投资8000多万美元控股收购大部分股权 |
2008年2月 |
多渠道零售企业 |
乐友公司 |
永威投资公司 |
3700万美元 |
2008年5月 |
母婴用品零售 |
神州租车公司 |
凯鹏华盈KPCB、美国CCAS公司和联想投资联合投资 |
未披露 |
2008年1月 |
租车连锁 |
上海富客斯实业公司 |
软银赛富 |
4000万美元 |
2008年1月 |
折扣连锁 |
|
|
|
|
|
东方家园 |
瑞寰资本 |
投资收购金额未知,获得47.67%股权 |
2008年3月 |
建材连锁 |
|
|
|
|
|
说明:上表中的企业包括有连锁终端的企业。
梳理和深入分析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案例,可以发现如下特征:
特征一:餐饮食品业最红
2008年国内餐饮食品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案例数量为11例,这个数量超过了2007年国内餐饮食品行业私募股权融资的案例数量。而且,在融资金额方面,2008年国内餐饮食品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总融资金额也超过了2007年,国内餐饮食品连锁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势头仍然最红。
无论从融资案例数量、融资总金额来看,餐饮食品连锁企业是2008年获得私募股权融资最多的行业。这说明了VC/PE投资机构看好餐饮食品行业的抗周期性,餐饮连锁企业在经济景气周期具有投资价值,同样餐饮连锁企业在经济不景气周期内也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特征二:教育、医疗健康、服装服饰行业仍然是融资热点
从融资案例数量、融资金额方面来看,教育、医疗健康、服装服饰行业仍然是2008年VC/PE投资连锁企业的热点行业和领域。
2008年,国内教育连锁行业最大亮点,是安博教育获得了1.03亿美元,这是目前教育业最大的私募融资额。同时,教育行业也成为了2008年获得私募股权融资最多的行业之一。
医疗健康行业以1.7亿美元的融资额度成为2008年私募股权融资的又一大热门行业。而且融资的热门业态仍然是连锁药房、综合性医药流通企业、美容院等。
作为2008年的投资热点之一,服装服饰连锁行业的两大融资案例是深圳龙浩天地商贸公司和宾宝服饰连锁机构分别拿到了国内两大投资机构3000万美元的私募资金。随着2007年百丽鞋业和2008年美特斯邦威的上市,国内服装产业巨大投资空间开始显现。
国内外财团继续加码连锁酒店行业,使得连锁酒店行业进入了“战国争霸时代”。2008年,国内连锁酒店行业私募融资的案例数量为3例,这个数量与2007年持平。2008年,国内连锁酒店行业私募融资的总融资金额为逾1.75亿美元,这个金额略低于2007年的 1.96亿美元。由此,如家、汉庭、锦江之星、7天、格林豪泰、速8等多家连锁酒店的资金实力和规模都非常雄厚,一场“战国争雄”的商业竞争在国内连锁酒店业上演。
特征三:中餐正餐、多渠道零售企业、折扣连锁等业态成为融资的新亮点
仔细分析2008年国内VC/PE机构投资连锁企业的案例可以发现,这一年有三个业态成为融资的新亮点。
在2007年,VC/PE机构投资的餐饮企业还主要是火锅、包子、咖啡、休闲餐饮等一些容易标准化和复制的业态。而在2008年,俏江南、菜根香等主营中餐正餐的餐饮企业获得数千万美元的私募资金,表明中餐正餐已经成为VC/PE机构投资的热门餐饮业态。国内餐饮连锁企业的知名人士、麦当劳中国区原高级副总裁赖林胜,如今也从事投资和顾问业务,他告诉笔者:“我现在主要在看中餐企业,中餐正餐的市场空间在国内同样非常巨大”。
麦考林、乐友等多渠道零售企业获得数千万美元的私募资金,使VC/PE机构看到了多渠道零售企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上海富客斯实业公司获得4000万美元资金之后,类似的折扣连锁开始成为融资业态的新亮点之一,这是因为在中国做消费品牌、做消费渠道,“物美价廉”始终是不变的主旋律。
特征四:投资机构“参股投资”的理念有所调整,“控股投资”案例开始显现
2008年国内VC/PE机构投资连锁企业出现了两例“控股投资”案例,它们分别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8000多万美元(约合5.7亿人民币) 控股收购麦考林大部分股权;英联投资以5000万美元获得北京呷哺呷哺连锁快餐公司超过50%的绝对控股权。
VC机构常规的投资理念是“参股投资”,一家投资机构投资的股份比例为10-30%,一般不会拿到企业50%的股份。而PE机构“控股投资”的案例会略微多一些。作为纯粹的财务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英联投资控股收购项目方,一方面因为企业团队愿意出让控股权,同时考虑到控股投资不会影响企业团队的积极性,再有一方面是因为财务投资机构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可能愿意选择把钱放在餐饮这些抗周期行业的优秀企业中“过冬”,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国内一家投资公司管理层)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