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淘宝”一说的马云,应该不关闭淘宝,否则将落入他人的圈套。
为什么受伤的又是马云?
《IT时代周刊》记者/叶书利
近日针对部分人指责淘宝在网购打假中出工不出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淘宝公司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反驳说:在打击假货方面,淘宝决不能手软,因为假货出现后,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淘宝。
此言不虚,作为淘宝网购平台的创建者与管理者,如果这个平台经营有方,最大受益者一定是平台领导者淘宝。但商场中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一旦这个平台受损,最大的被打击者也一定是领导者淘宝。比如消费者在淘宝上买到假货,他们会潜意识地首先将怒气发到淘宝身上,而不是在淘宝上卖假货的终端厂商。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但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人指责淘宝在打假上作秀呢?
除了一些用户无意识地“出出气”外,可能背后还潜伏着一股有意识的力量。就像马云自己也感慨,现在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借着打击假货的名义在谋取自己的利益,自己分不清楚这些人到底是在打击假货,还是在打击淘宝、打击整个电子商务产业。最后马云还做出了一个最无奈的假设:“如果把淘宝关了,假货就能消灭的话,那今天晚上就把淘宝关闭。”
记者非常赞同马云的观点,也深知他的无奈。对马云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支付宝的发展上也碰到了类似的尴尬。
因为身份并不“根正苗红”,马云多次无奈表示:“支付宝随时准备献给国家”,但这只是作为普通公民角色的马云的无奈之语,绝对不是作为商人的马云的肺腑之言,就像他自己所言:“支付宝在阿里家族中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才上小学,但最有志气,将来要担起养家的重担,所以大哥(阿里巴巴)要不惜一切代价供它上美国哈佛。”
不管是关闭淘宝还是支付宝捐献之说,背后都折射了马云的类似尴尬:马云旗下的新经济动了既得利益集团传统经济的奶酪。而之所以具体受害人是马云,而不是张云或李云,谁叫马云是新经济的出头鸟呢?
正因为如此,记者认为,“关闭淘宝”或“捐献支付宝”的马云,应该“不关闭淘宝”或“发展支付宝”,否则岂不是正落入他人设下的圈套?
最后记者不禁疑问,在中国商界,马云的尴尬只是他一个人的尴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