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央视《焦点访谈》报道“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博导造假遭校方数次劝阻”消息不到24小时之内,21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校园网主页上挂出《学校取消李连生教授职务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的消息,称2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和校党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新京报3月22日)
这一举报者坚持不懈历时两年多时间举报的学术不端事件,终于得到了处理。但有几个疑点,尚待解开。
根据央视焦点访谈的报道,该校校领导曾找举报的6教授谈过两次话,一次在6名教授详细整理出材料中的30多处造假信息向学校举报,要求学校进行核实后,这次谈话中,“(校领导说)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愿意退出6人,马上举手,回头说明也行,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们,让他们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这个我们听了脑子都要炸了,感觉到这种侮辱太大了。”(教授语)
另一次是老教授在博客中将李连生的造假材料全部公开,引来 6万点击之后,校方第二次约见6名教授谈话。“开场白,简而言之一句话,你们能不能停止你们网上的检举揭发?”“网上和报纸现在是揪着不放,(对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就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比较好的结果。”“(学校领导)谈的是什么呢?西安交大地处内地,去年我们科研成果排名16,来之不易,希望你们高抬贵手,不要搅黄了。”
如果上述校领导的谈话属实(教授出具有录音),那么,上述每一句,都暴露“一人造假,全校光荣”的荒谬学术景象,在健全的学术管理体制之下,当事校领导都难逃责任。这是十分明显的发生在学术不端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纵容弄虚作假、抄袭浮夸的学术不端行为,亦即学术丑闻衍生的“次生丑闻”。在国际学术界,这是比丑闻本身更大的丑闻,前者是个体行为,而后者则是为学术不端提供肥沃的土壤。
如果发生在国外高校,教授们要求校领导辞职也不为过——2005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声称,“女性存在先天弱点,因此,很少有人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取得成就”。这句话引来轩然大波,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对萨默斯投了不信任票,这成为其最终辞职的导火索。相比萨默斯还在学术争议范畴之类的发言,上述校领导的谈话则是对老教授检举行为的威吓、诬蔑,颠倒黑白。
近年来,对于高校越演越烈的学术腐败,教育部曾明确要求“零容忍”学术不端,但由于利益纠缠,不少高校在处理学术不端时,往往是“零处理”,一副与学术不端共进退的架势。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曾指出:“从学术腐败的角度来讲,涉及的层面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卑鄙,而且往往出来以后有‘掩护’的——任何院士、校长如果论文剽窃或者作假被发现,都会推给学生。”另一种“掩护”则来自更高层,藉此,个别学术腐败分子即使被人揭发,也过得逍遥自在。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纵容和掩护,哪怕演变到最后当事人不得不被处理,但曾经的纵容者和掩护者,不但不会被问责,还会扮演大义灭亲的光辉角色。
因此,对学术不端的掩护者进行问责,这才是真正的“零容忍”。我国教改《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为此期望西交大以此为开端,以独立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这起学术不端的再调查,以回应公众关于该校处理学术不端,是否存在校领导劝阻6教授检举这类违规行为的质疑。如果由于调查对象是学校领导,学术委员会难独立,建议去年底教育部成立的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介入,这才能纯净学风、打破学术利益纽带。
学术不端“掩护者”也应问责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