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李源潮的干部“基层观”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3月20日举行2010年春季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开学典礼上指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2010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李源潮指出,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党的一贯用人方针,推动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李源潮的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干部“基层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工作的重要方向和抓手。
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因此,领导机关的干部需要从基层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机关干部结构,使机关干部不致脱离基层、脱离群众。
基层,直接面对的是群众,也是矛盾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基层,最能锻炼人;基层,也最能培养人。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制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到基层去的内生动力。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将基层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充实到机关中来,一方面使机关工作有了源头活水,有了基层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下派到基层以及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干部政治上的后顾之忧,从而使机关干部的基层之路越走越宽。
然而,少数地方,却将机关干部选拔的视野仅仅局限在机关,而机关内的一些干部平时也很少深入基层,对基层情况不熟悉,与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以致制定出来的一些政策措施,不能很好地切合地方和基层实际,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矛盾和问题时,也常常束手无策,对群众的安慰冷暖更是漠不关心、毫无感情。这样的干部怎能不“高高在上”,又怎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只能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
树立干部“基层观”,也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就是为了让机关干部最大限度地去熟悉基层,去了解群众疾苦,从而更好地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制定切合地方和基层实际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
树立干部“基层观”,也就是树立和落实党的群众观。党的群众路线,是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干部工作也必须坚持这一路线。一方面,干部的选拔任用要走群众路线,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干部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让干部在基层摸爬滚打,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小学生,培养与群众的感情,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的群众路线得到贯彻,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维护和发展。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树立干部“基层观”,也就是树立和落实求真务实观。基层,也就是实践、实际,它来不得半点虚假,也容不得一丝造假。让干部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就是为了转变和克服机关干部作风飘浮、散漫拖沓、弄虚作假等不良倾向,从而培养机关干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作风和精神,让机关干部在服务基层中抓落实,通过基层去抓落实,将机关干部的工作实绩体现在基层、落实在基层。
当然,提倡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关键要畅通渠道,形成科学规范合理的“上”和“下”的机制,而不能想当然、随意性,一方面要使机关干部下得去上得来,而不是流放发配;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基层作为个人升迁和曲线救国的跳板。同时,还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格外关怀那些长期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尤其是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从而使基层的同志有盼头、有奔头,而不是伤心、寒心、痛心。
基层,是个广阔的舞台;基层,是个巨大的熔炉。建立健全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就是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从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使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推向前进。
(倪洋军)
相关新闻:
李源潮:领导机关的干部要从基层来到基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