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民间投资的路还很长!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绩效工资 


  什么是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来自于民营经济所涵盖的各类主体的投资,它是相对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的。具体包括个体投资(居民个人的生产性投资和住宅投资、城乡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投资)、私营企业投资、私有资本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投资以及集体企业投资。

  民间投资宏观运行特点:

  周期性波动: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民间投资也随之扩张;处于收缩期时,也随之收缩。

  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占全部民间投资的60.2%,中部地区占21.3%,西部地区只占18.5%。

  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其他行业,多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

  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来源主要是内源性的,国内贷款的64.8%投向国有单位,民营企业仅获26.6%。

  实际上,早在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完善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今天的会议终于让民间投资从纸上落实到了真正政策层面。

  以前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就是“两道门”的说法,现在民间投资进入一些领域,遇到两个门,一个是“玻璃门”,看着可以进去,真的想进去的时候,头上会撞个大包;还有一个就是“弹簧门”,刚刚把脚挤进去之后稍稍不小心就被弹出来了。

  2009年以来,投资成为拉动经济企稳回升的最重要力量,其中政府投资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要保持经济增长动力,必须激活民间投资,实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转换。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民间的储蓄存款也迅速增长,但由于我国的民间投资一直以来受到行政垄断等不利因素影响,总是难以真正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资本的逐利本性注定这些民间资金不可能呆在银行,于是在房地产市场、大众商品市场民间资金潮流涌动。比如不断暴涨的房价,去年一度走俏的大蒜、辣椒等,这些都离不开民间资金的身影。如果政府不及时出手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这些资金终究将会如洪水猛兽般危害我国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企稳向好、逐步回升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当前国际形势依然严峻,信贷增速放缓,政府投资的驱动力已经弱化,经济增长内在动能在逐渐减弱,及时启动民间投资,不但有助于提升投资报酬率,而且能够为经济发展再次注入强大动力。但启动民间资本,不是几个政策就能解决了的,必须从实际行动上,加以扶持民间资本从金融资本转化成产业资本,使之从闲置状态参与到扩大再生产的循环圈中去。

  事实上,推动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领域发展的提法已经不止一年、两年了,要真正激活民间资本,关键是政府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民间资本发展环境,建立健全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体系,着力抓好民间资本向产业资本过度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为民间资本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便利的投资环境,为民间投资发展保驾护航。
三步走 
  此外,要加快推进国资国企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推动民间资本盘活国有资本,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不要再一味地大搞“国进民退”式的“市场化改革”了。同时要进一步简化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有效降低民间投资的政府成本,这一点也是极为关键的。据2009年《中国改革评估报告》指出,目前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项,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项,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项。

  最后,政府要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这是影响民间资本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当时的国家计委)在发表的《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了“要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依法保护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一些措施往往就会走样。比如在去年推出的一些行业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来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重点企业,而在钢铁等很多行业中,前几名的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这样,虽然有的民营企业效益好,但由于在规模上不够大,也因此被兼并。

    总的来说,助力民间投资从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路还很长,不是一两个政策、措施就能解决的,政府必须为之不断努力。

 相关资料(来源于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3O43/qdmjtz.html

  
国务院常务会议四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

        如何启动民间投资与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