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复杂的情感使得我们选择以人为本,把一个简单的制造环节变的异常复杂和不可平稳接续控制。限制了中小企业领导者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局限了其个人和企业的成长。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经验,阅历,资质,学历,情感等,是可能掌握事物现象或本质的载体。以法为为本,核心是制度,体制,方法,标准,规律等,是事物的本质。
要是把尚未成气候的企业比喻成草,那么在世界有影响力的企业就是树。中国是个草原(感情型)国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及其顽强,可是生命周期短。要是长棵树,肯定遭雷击(草属情,雷属情,这个情是我们复杂的感情。所谓雷击,就是我们因感情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事业挫折或失败。),急速缩短其生命周期,属性于草。要避免遭雷击,就得靠山长,让大山顶着雷击。可是不能在更广处生长。有些国家是森林,森林下面全是草和藤,无所谓雷击。所以,中国的企业要懂得雷击。遭雷击是一定的,那就应该抗击,被击后可以迅速长成。开创聚树成林,成就森林的历史必然形势。为解决企业遭雷击后的迅速成长,企业需建立自我修复系统。保证我们的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整和健康运营,更主要的是也是一种防卫雷击的措施。
假设中国选择制造业有解决就业的因素,那么,现在已然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方法,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制造业的本质是低利润行业,操作和管理简单(机械,单调,重复),对工人的素质要求底。外资的制造企业福利普遍高于我国的制造企业。为解决就业,另外还有民企发展与本国和外企竞争的问题,必然无法对民企严格管控。没有技术,资金和管理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可能只能由工人承担,使得工人的工资低到处于容忍度的极限。以上原因,证明工人工资基本只可能维持生活,并且在未来的几年到十几年工人的工资都不会有多少增加,相对于生活品的物价也还是维持基本生活而已。加上房价的高涨,结婚的涨价,就医费用的因老龄化增加而加重,为挣脱贫穷而孤注一掷地培养子女上学不惜重金,我们怎么能保障结婚和买房费用?几代人必然辛勤地做低素质需求的苦力和危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试问身体健康何以保证和身心的健康何以保证?仅为解决生存的群体该是多么容易不安和动荡,甚至犯罪。那么法制何以约束生存感情的需求,仁义礼智信何以受抢饭吃的工人的推崇?唯金钱观自然而成。
我想就以海尔为例来说些事儿。海尔是时代的产物,这是必然的前提。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必要条件。张瑞敏是核心人物。如果说海尔是世界品牌,作为中国人都应该为其感到光荣,可是我更多的是鄙视。这种情结有它产生的一个过程。来青岛前,海尔在我心中还是了不起的。到青岛后,希望我能够在海尔工作。与同行的老师很感兴趣的问当地人对海尔的认识,结果出乎意料的失落,几位老人和年轻人都没有给海尔哪怕一般的评价。那天,我看到了大海,却没有看到心中的海尔。站在金沙滩,心理巨大的反差把自己幻化成了蛟龙,被愚弄的愤怒,被井底之蛙浅见的自嘲,被不解事实,惹的恼羞成怒。记得,那天的海不是平静的,天地是黑暗的。开始渐渐遗忘这里还有个海尔,就像从没见到过贝壳的人第一次见到了的贝壳。
我们普通的百姓到海尔不过是当个工人挣点工资。那海尔来过有规定(反正从外部打工族知道这事儿),山东省外的不要,青岛市区的不要,18岁-23岁以外的不要。(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行为,估计你从正面也得不到这样的消息和证据)这就是我们世界名牌干的事儿,这是什么行为?能说海尔是普通民众心中应有的骄傲,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世界名牌?用工有限制,那工作时间呢?12小时两班倒,符合条件的工人也只能用一个累字形容,不是晚上干活白天睡觉,就是白天干活晚上睡觉,长时间的工作结果是麻木,不是热爱吃苦耐劳。工资呢?也不比相同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在外企挣的多。另外,海尔的劳动合同及保险和养老金也不如外企正规合法。从新闻媒体了解到张瑞敏试图将海尔私有,变成其个人的财产。对国不忠,对民不爱,无视法律的尊严和道德高尚。谈何仁义,儒的风范?如果说外企享受很多优惠,那么海尔又得到了多少国家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如果说海尔为社会做了许多公益和慈善,那么为何不能关爱它的工人?其所做善事又有多少的商业目的?海尔在国外的工人待遇呢?必当遵法爱民,否则不足以树立其品牌形象。在国外,它在国外的赢利必须可以支持它在国外的开支,否则不足以生存发展。在国内,它的赢利也必须能满足它在国内的开支,否则也不足以生存发展。国内的赢利是足以满足它的开支的,那为什么不能遵法爱民呢?一个原因是海尔可以去更大程度的剥削工人工资,而且也乐意这样做。可耻。一个原因是国外经营是不赢利的,不足以支持在国外的遵法爱民和发展需求,剥夺了国内工人的利益去弥补国外工人的良好待遇。可耻。我们不能为在海尔这个世界品牌工作感到荣耀,海尔不能吸引民众乐意去工作和挣得高一些的工资,海尔不能给我们民众带来更多生活休息时间,这些就已经是它的地位,一个不入流的世界品牌。成者王侯败者寇,我们在赞美和欣赏张瑞敏及海尔的同时,请想想我们还缺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