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茂说事儿:请关上多余的“长明灯”
袁袤翔
那天从北京回来,黎明十分抵达枣庄站,坐上接站的车子行驶在宽阔的光明大道,竟然发现一路明晃晃的路灯与晨曦争辉,几十米外一只野兔穿路逃奔,驾驶员一眼都看得清清爽爽。
这是一条全长33公里的道路,密度极高的路灯,大约每千米有20棵杆距40根电杆80盏灯火,据观察每盏灯至少100W,那就是8000W的功率。按每夜燃亮10个小时计算,每公里耗能就有80千瓦时,33公里,该是2600千瓦时,一年下来,耗电上百万千瓦时,电费距离百万元不会太远吧!
这是一条多车道半封闭准高速高等级公路,平时几乎没有行人和非机动车过往,白日过往车辆也没有多大的流量密度,夜间更是车马稀疏。如果将这些路灯减半明亮,甚至在后半夜熄灯,对道路通行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再说了,每个月农历初十到二十的后半夜,天上总有明晃晃的月亮,即便路灯全息,车少路阔,过往车辆自身的大灯照明也是绰绰有余的。干么不可以将路灯熄灭几个小时?这样不仅仅是每年节约好几十万元的电费,又能减少多少污染的排放呢!
上述数字算过之后,就一直沉淀在心口。在全国两会期间,听到温家宝总理以及好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为低碳经济、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为科学发展、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中国目标”而慷慨陈词,就觉得咱身边的“光明路”上的“长明灯”是不是也该说道说道了?
是该说道说道。但是话该怎样说,我却没少斟酌。斟酌中,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说,台儿庄环城河上的长明灯彻夜不灭,隔着窗户照在她家的床上,夜半醒来,光源照在脸上,眼睛受到光的刺激,很难再次入梦。您的“老茂说事儿”,是不是就这个话题发表一些见解,让灯火在后半夜自动或者手动熄灭,一来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二来节约能源,减少碳的排放量,三来可以安民。
看到这个留言,我在后半夜起床骑上车子在街上转了一圈,证实所言无谬,而且不仅仅是环城河,连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古运公园的那些灯火,以及台枣复线台儿庄经济开发区的几公里大道上两侧的路灯也是长明呢。于是我立刻想到了耿耿于怀的“光明大道”上的“长明灯”。网友留言让“老茂说事儿”以此为题,应该是个不错的提议与期待。
留言的网友为长明灯后半夜熄灯的建议所列举的三条理由应该说是有道理支撑的。但是,有道理支撑的建议,我认同了,但是我担心它不见得能够被人特别是被有能力有权力掌控长明灯明灭的人们的认可。所以,我犹豫了。担心“黄鼠狼没逮住,落下一腚骚气”,更担心“多言多语遭弹打”,甚至被推向“破坏发展环境”的尴尬境地。
就在犹疑不决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全球范围内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倡议——
2010年3月27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地球一小时”活动将在全球开展。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发起的一项可持续性的全球活动,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城市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一小时,旨在通过一个小小动作,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
悉尼是“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发起地。2007年3月31号晚上7点半,悉尼220多万个家庭和企业关灯一小时,以响应“遏制全球变暖”的倡议。第二年,“地球一小时”活动拓展到了全球,世界各地的城市和数以百万的人们为应对气候变化,团结行动起来。今年全球将有至少10亿人响应并参与这一活动。
据澳大利亚能源公司公布的数据,2007年,悉尼“地球一小时”的尝试中熄灯一小时,为悉尼节省了48760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40多万台电视或80万只60瓦灯泡同时开启消耗的电力,减排的52吨二氧化碳,等同于101800辆汽车的一年排放量。那么,全球都来践行“地球一小时”,累积的节能成效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啊!如果将此推而广之,将“地球一小时”渐渐演变成“每天一小时”,节能减排的成效该是不可估量的啊。
话说到这里,自然回到“光明大道”以及许多地方的“长明灯”。咱们枣庄还不是经济发达地区,还不是什么“大都市”。距离“不夜城”的条件还有些遥远。所以,适度减少“长明灯”,应该是一个合理化的建言吧!
所以,本期“老茂说事儿”,就是上面的这些文字。
(《枣庄广播电视报·老茂说事儿》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