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ohenheim大学的日子


  

在Hohenheim大学的日子

      1982年10月3日我到达后联邦德国后,先到Prein歌德学院学习了近四个月的德语,紧接着又参加了DSE基金会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和参观访问,1983年2月28日到达斯图加特市Hohenheim大学农学院植物医疗研究所(Institut  fuer Phytomedizin),师从Franz Mueller 教授。

      Hohenheim大学座落在斯图加特市南郊,始建于1818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该校的农科和经济学科在德国高校中属于强势学科。Hohenheim大学下设三个学院:农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经济和社会科学学院。每个学院又下设多个研究所,研究所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基层单位。仅农学院就设有17个研究所和三个试验站。当时的Hohenheim大学在校生五、六千人。学校的校园面积很大,也很美,被誉为德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威廉一世王宫是校园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外观宏伟庄重。学校的主要行政办公部门都集中在这座王宫内,但王宫内部原有结构一直保存的非常好。校园南侧的植物园内植物种类繁多,不仅是学习植物分类学的教学园地,也是学习和工作之余一个十分清新和幽静的去处。和中国的大学校园不同,Hohenheim大学没有校门,也没有围墙,完全对外敞开。校园内绿地面积大、树木多,学校四周的景色也非常宜人,真是一个读书和做学问的好地方。

      当年的Hohenheim大学只有三栋学生宿舍楼,能容纳学生数不多,大多数学生租住在私人家中。入住学生宿舍既方便,也便宜(155马克/月租)。学生宿舍大多为单人间,每层有十多个房间和一个公用厨房,两个相邻的宿舍共用一个带有淋浴设备的卫生间。由于学生宿舍数量有限,想入住并不容易。我很幸运,在我到达Hohenheim大学前Mueller教授已为我预定了一个学生宿舍房间。既方便上班,还可以自己做饭。

      我所在的植物医疗研究所当时有五名教授,他们的研究领域分别是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病毒学、杂草学和植物药理学,在德国的大学中,每一个学科方向一般只设一个教授岗位,即使有了教授任职资格,必须有教授岗位空缺才能被聘任为教授。我的老板Franz Mueller教授是农药植物药理专家。他从事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方面的研究。Mueller教授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建在研究所地下室。我在Hohenheim大学近两年,包括很多节假日在内,几乎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十多个小时。最终完成了两个研究课题,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了五篇文章。后来还将Mueller教授的德文专著“植物药理学”翻译成中文,于1988年正式出版。

      我初到Hohenheim大学时,中国留学生人数只有区区十个人,全部是国家公派留学生。其中有六位是国家教委从国内各重点大学刚入学的一年级大学生中经选拔送到联邦德国读大学的,都很年青。当年在Hohenheim大学学习的中国人生活比较单调,每日基本是三点一线。那年头的中国留学生无论已婚的或未婚的过的都是单身生活,为了打发寂寞,也为了增进中国同胞之间的友谊,在我到达Hohenheim大学后我建议:谁过生日谁请客。此建议一提出立即得到所有中国同胞的赞同。自此,同胞们隔一段时间可借庆祝生日聚在一起,自己动手做饭做菜,热闹一番。节假日中国留学生们有时也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或结伴到市区逛逛商店。周末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到超市采购一周的食品。

      在Hohenheim大学,每年的“Uni-Tag”(“大学日”)是学校最热闹的一天。在威廉一世王宫前的广场搭建起临时舞台,有专业和业余演出。还有许多摊位出售各种小吃、啤酒和葡萄酒等。大家可以边吃、边喝、边聊并欣赏演出。参加这一天庆祝活动的不仅有校内的师生员工,还有家属、校友和学校周边居民。每逢“Uni-Tag”,在Hohenheim大学学习的留学生都会趁此机会大显身手,支起摊位现场制作各国特色小吃,一则传播民族饮食文化,二则可以赚取些零花钱。中国留学生摊位出售的春卷和饺子很受青睐。

      当年Hohenheim大学的学校领导、教授们对我们中国留学生非常友好。校长Reisch教授的家被我们誉为“中国之家”,这不仅是因为他家中收集有许多中国的字画和工艺品,更重要的原因是:Reisch校长是两校合作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家人对中国非常友好,中国留学生和短期来访的中国学者是他家的常客,1983年圣诞夜我们就是在他家中度过的。因为工作关系,我与Franz Mueller 教授夫妇交往更多。

      1984年圣诞节前夕,我结束了在德国的学习返回中国。1986年北京农业大学与Hohenheim大学开始了校际合作,这一合作得到中德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从1986年至2001年期间仅德方的经费支持总额达两千万马克之多,这是中外校际合作中极少有的。这笔经费用于中方的实验室建设,两校科学家的互访以及研究生的培养。由于执行合作项目,1986年以后我又应邀多次访问过Hohenheim大学,其中最长的一次停留了四个月。1999年我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与Hohenheim大学校长Markazina教授在Hohenheim大学威廉一世王宫中还共同签署了新一轮的两校合作协议。

      如今,两校合作已经走过了24年的历程。虽然双方许多当年的合作伙伴已经退休或作古,但两校的合作始终未曾间断。

      祝愿两校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愿中德友谊万古长青!

     1983年2月28日Mueller教授夫妇等到火车站迎接我的到来

中国同胞在Hohenheim大学校园内的威廉一世王宫前合影(1984年7月)

中国同胞在Hohenheim大学植物园合影(1984年7月) 

在Hohenheim大学校园附近(1984年)

陪同陈伦寿教授(左一)参观Mueller教授(中)的实验室(1983年)

1984年中国同胞在波登湖(此次波登湖之游是Reisch校长特地为我们安排的)

Hohenheim大学Makarzina校长与我在威廉一世王宫共同签署两校合作协议(1999年)

签署合作协议后Hohenheim大学校长Markazina教授(右一)和老校长Reisch教授(左一)与我共同举杯祝贺

2002年访问德国期间,应当年Hoenheim大学实验室伙伴Dr. Schmider邀请,在他家中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