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价值的起源,在大方县黄泥塘镇在拱村。那里,长眠着我的历经了苦难与沧桑的老父亲。
人类价值的起源,在大方县猫场镇硝厂村,那里,生活着我的劳苦而坚强的、白发仓仓的老母亲。
一切价值,来源于父母!
(一)
献给
我尊敬的老师卡尔-马克思先生.
以及为他的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和重大牺牲的F.恩格斯先生
是的, 我将在这里指出马克思先生的一些错误。但是,瑕不掩玉。马克思先生对人类的现代经济建设和现代文明所作出的贡献,是全人类有目共睹的。而我写作本文即将采用的方法,就是马克思先生所创立的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方法。我将在他所搭建起来的伟大平台上来进行工作。因此,虽然我将指出马克思先生的一些错误,不过这并不能否认他作为我的老师的事实。我只能说,如果我不能指出他的错误,并和当代人一起去改正他的错误,进一步发展他的学术成果,我就不配做他的学生。这就是“青出于蓝而必须胜于蓝”的道理,同时也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价值定律”向我们所昭示的道理。
(二)
献给
我尊敬的老师邓小平先生
邓小平先生在理论建设上并没有形成许多系统的文字,但是他却用实践来创造和革新了共产主义理论。这是他与马克思先生的最大不同点。正确地说,他是用手和脚来创造和革新了理论。 是他首先指出了马克思先生在《资本论》中的错误,并首先批判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剥削论和阶级斗争论。
邓小平先生用一整个中国的庞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我搭建了一个广大、真实、鲜活的课堂。正是有了他所搭建的这个课堂,自1995年至2008年的十三年里,我才能有条件深入到商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最前沿的过程中去,得以有效地观察和有意义地思考。
如果说,马克思先生是人类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有目的的理论探索的第一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地,邓小平先生则是将人类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有目的的理论探索,与人类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付诸实施的第一人。
(三)
同时,籍此书,怀念John Lin 连俊雄先生
连俊雄先生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只是我在2005年8月15日至2007年8月29日的老板。 (2007年8月29日,他因急性血癌与世长辞。)
因为他提供给我这样一个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时间空间,同时又具有足够收入的工作机会,才使得我在最近的几年里,能继续在邓小平老师搭建的课堂里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和思考,而没有被生活的油盐柴米组成的镣铐铐住锁死,(尽管自他离去后,这种情况正逐渐被改变),因此得以有时间去进行思维积累,进而能在今天开始断断续续地进行《资本论·第五卷》的写作工作。
Thank you, John!
唐黔
200805210326
引 言
(一)
这是摘自唐日松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一版的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中译本导论”(第5-6页)上的几段话: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之父,在经济学界有着近乎神一样的地位。但世人只知道半个亚当·斯密。论及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提“斯密之密”。不能不提到亚当·斯密的另一本书,一本消耗亚当·斯密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于《国富论》的宏篇巨作《道德情操论》。
在《道德情操论》中,他从人具有的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在《国富论》中,他从利己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利益观。这种矛盾在经济学史中称为“斯密之迷”。···
···理解亚当·斯密时,如果只知道《国富论》而不知道《道德情操论》,最多只知道半个亚当·斯密。如果因此而曲解了《国富论》,对亚当·斯密的理解则不到一半的程度;同理,如果只知道《道德情操论》而不知道《国富论》,也只知道半个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对人性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他对人性的看法是双重的: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侧重说明人的利己性;而在伦理学中,亚当·斯密又侧重说明人的利他性。只有把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真实的人性。···目前悬而未决的争议是,他有没有构思第三本书?因为《道德情操论》是关于人类行为的“利他”,而《国富论》是关于经济行为的“利己”,因此,似乎应该有第三本书,作为“利他”和“利己”之间的桥梁。···
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资本论·第五卷》完成了两个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首先,它明确地定义了“价值”,实现了“价值”与货币的分离;其次,它正确地分析出了“价值周期”,并对它的特点和应用作出了清晰的说明。而“价值周期”的“双向”的特性,恰巧同时否定了经济行为是“纯利己”和伦理道德是“纯利人”的观点。因此,亚当·斯密先生有没有构思第三本书,已经不重要。毫无疑问地,《资本论·第五卷》,将被证明就是这“第三本书”。
(二)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都似乎是在没完没了地应对新的困惑、迷团或其他两难问题。然而,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支撑整个经济学的不过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前言)。因此,大家将看到,在《资本论·第五卷》中,我们从最基本的事物的概念开始:价值、价值周期、劳动、货币、资本和市场。
(三)
《资本论·第五卷》是对前人及当前人们的模糊不清的价值概念的批判,对一直以来人们所习惯了的不完全正确的“价值规律”理论的矫正、对当代经济学人所认识的价值、劳动、货币、资本及市场的重新的、显微式的思考,对马克思先生的剩余价值理论及资本剥削论和阶级斗争论的否定。
但不可否认,与亚当·斯密先生的《国富论》和马克思先生的《资本论》前三卷一样,本书所需要探讨的问题,仍然是价值、劳动、资本和市场。其中,更主要的是对“资本”的性状的研究。因此,我们将本书命名为《资本论·第五卷》。
与前不同的是,人们探讨经济问题的时候,通常都只在劳动、资本和市场三者间徘徊,表面上看,人们似乎都没有忘记“价值”,但是,我们在第一章中将向大家说明,在本书之前,人类是如何在经济学中用劳动和货币埋没“价值”,并因此而将“经济学”建立在一张由“劳动、资本和市场”这三只脚支撑的桌面上的。而事实上,真正的经济世界,它的稳固的基础必须是一张四只脚的八仙桌:“价值、劳动、资本和市场”。在本书中,我们不仅将“价值”与“货币”分离,恢复了经济学的这第四只脚,而且还在所有四只脚之间加了一个保险架:价值周期。这使我们的经济学的“八仙桌”基础从此变得平稳。
同时,本书对马克思先生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剥削论和阶级斗争论的否定,不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否定。相反,我们因此而能看清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形式。并因此开始进入人类共产主义社会来临时刻的倒计时。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要先处理以下命题:
第一, 纠正错误的价值观念。这是人类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四大原因之一。
第二, 纠正劳动度量的参照系错误,并建立正确的参照系。这是人类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四大原因之二。
第三, 纠正人类在劳动的社会环境管理中的根本性错误——税务体制中的根本性错误和财产法中的继承权错误。这是人类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四大原因之三。
第四, 纠正人类在管理劳动的自然环境方面的根本性错误——首先是在处理自然资源上对价值周期的双向性的违背;其次是政治、国界、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体形成的对市场的分割和阻碍。这是人类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四大原因之最后一个,也是解决难度最大的一个。
在解决这四点的基础上,来讨论如何建立真正科学和合理的人类民主,进而推动国家的消亡和地球的统一,在地球人类中消灭黑恶势力、消灭贪污腐败、消灭毒品、消灭饥饿、消灭战争,以达到地球人类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永久和平。
这些就是我们在《资本论·第五卷》中将要去接触和探讨的命题。
唐黔
200805210348初稿
200911112314第一次修改
200911200012第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