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是人们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许多动物在大自然的无情竞争中,在漫长的优胜劣汰的进化中,已经学会了按照“节能减排”的法则来生存。让我们从吃、住、行几个方面,看看动物们是怎样“低碳生活”的。
吃 世界上许多动物吃的非常克制。蛇有一种节约能量的技能,耐饿本领惊人。生物学家对蝮蛇进行过研究,在不给食又不喂水的情况下,蝮蛇平均能存活78天,长的可达107天,即使“短命鬼”也活了34天。如果给它们喝些水,其耐饿程度可提高一倍,甚至活到392天。同等重量的猪和蟒蛇,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单位重量的能源物质,那么蛇只需一份就够了。冬眠时,蛇消耗的能量更是微乎其微,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冬眠,它的体重只减轻2%左右。动物学家发现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岛屿上的家龟,以青草、野果和仙人掌为食,可活300岁。家龟有嗜睡习性,既冬眠又夏眠,一年睡10个月左右,能量消耗极低。
住 蜂巢由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六棱柱形小蜂房组成,每个小蜂房的底部是3个相同的菱形。这种结构与近代数学家精确计算出来的菱形钝角109°28’、锐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节省材料的结构,且容量大、极坚固。人们仿其构造用各种材料制成蜂巢式夹层结构板,强度大、重量轻、不易传导声和热,是建筑及制造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的理想材料。
行 大雁南飞时,常排成“人”字或“一”字队形,因为这样比较省力。飞行在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气流就上升了,后面的小雁便可以乘着这股气流滑翔,飞得更轻松更省劲。经研究发现,蝴蝶的身体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小的鳞片,在气温升高时会自动张开,以减少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减少吸收的热量;气温下降时,鳞片会自动落下,让阳光直射在鳞片上,吸收的热量就增加了。蝴蝶自成一台天然“空调”,当然不怕强烈的日照和寒冷的夜晚了。
动物的“低碳生活”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