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说话20100330频发的矿难是不治病的血馒头


    

王攀说话20100330频发的矿难是不治病的血馒头
煤矿安全里,没有“勇争第一”

山西王家岭矿难,与其他矿难有三个不一样:一是被困井下的工人,不是挖煤的矿工,而是建筑工人,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二是这是一个在建煤矿,这个煤矿原定于今年10月份才投入运营,但为了提前5个月,企业就赶工期;三是矿难发生前的3小时,有矿工打电话说里面漏水,如果这时候发出预警,完全可以安全升井,但调度人员并没有在意,而是把电话直接挂了。

我们先看这三个不一样:对于井下作业,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务院的要求,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个学时。但王家岭矿难中这些被困井下的农民工,不仅不是正式工人,也没有经过任何安全知识培训。

为什么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就让他们下井呢?是为了赶工期。为什么要赶工期呢?是因为这个煤矿项目,要提前5个月投入运营。就这样,在赶工期的心理作用下,即使矿难前3小时井下有人报告漏水,但地面的人仍旧没有重视,进而引起这次矿难。

为什么没有及时发出预警呢?矿上的解释是,巷道内有漏水反映很多,其他煤矿曾经有过先例,升井后发现一切正常,就像喊“狼来了”一样,喊得多了就不再引起重视。其实,这样的理由是解释不通的,因为在生命和安全面前,从来都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我们看到,不管是井下作业工人没有正式培训,还是为了提前5个月投入运营而赶工期,抑或是矿难前3小时上报漏水没有引起重视,归根结底,都跟王家岭煤矿会议室内挂着的四个大金字“勇争第一”有关。为了“勇争第一”,就要赶工期,就不顾工人生命。难怪王家岭矿难抢险总指挥、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说,“坏就坏在这个‘勇争第一’上。”

在中国,煤矿事故死人几乎成了一个令人麻木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死上几个人,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我们的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在麻木的时候,恰恰忘记了,每一个生命的死掉,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惨痛,都意味着亲人的痛苦。但那些监管部门、生产企业,仍旧抱着侥幸心态,把“勇争第一”放在了安全和生命的前头,最后酿成惨剧。

事实上,你会发现,很多生产单位,都喜欢把“勇争第一”作为业绩考核的关键。“勇争第一”是一种经济考核方式,但当我们把这种方式,用于人的生命时,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人的生命,不能用经济手段来衡量,它必须以道德去判断。

但很多时候,原本应该用道德去衡量的事情,往往把经济放在了第一位,其结果必然为生命安全埋下隐患。不知道有多少单位在生产上“勇争第一”,但我知道,这些单位一定不会因为王家岭矿难而有所警醒,也不会因为山西副省长一句“坏就坏在‘勇争第一’”的话而改变。不重视生命,不摆脱“勇争第一”,频发的矿难,其实就是血馒头,它治不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