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高房价“三个有利于”
刘纯银
对于城市“蜗居”的人们来说,2009年以来房价的突飞猛进,一下子阻断了他们“买房”的梦想。值得高兴的是,不断攀升的房价不仅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在全国政协的各项提案之中,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提案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而其中对保障性住房、物业税征收以及房地产信贷调控成为关注焦点。(3月3日《中国证券报》)
尽管尽管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措施(如国四条和国十一条),但房价仍然涨得有些离谱,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不少地方政府,面对中央的调控措施,为维护其“土地财政”目的,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上“光打雷,不下雨”,甚至还制定相应的对策,助推高房价。曾定居日本达到25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侨联副主席潘庆林深有感触地说:对国内许多普通的工薪阶层而言,动辄上百万元的房价已经成为一个天文数字。中国有些地区的房价更是高得离奇。判断中国房价高不高,不能看商人与高收入阶层,而应该更多地以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来衡量。
就在广大群众要求国家对目前高房价进行打击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地产500强”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说:“房价不能打压,而且也打不下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认为茅永红委员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维护其企业利益,没有站在普通百姓立场上说话。相反,笔者却认为:面对居高不下、甚至有“越调越涨”趋势的房价必须进行打压,且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记得国泰君安总经济师兼首席经济学家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房价指数是体现了富人的指数,股价指数是中产阶级的指数,而CPI是穷人的指数,所以,我还是希望CPI能够上涨,房价指数要回落一些,这样贫富差距就会缩小。”对此,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当前我国房价居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有钱人投资投机并炒作造成的。这可以从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的有关“中国很多城市房屋空置率已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告诫中看出。当前,有钱的人有几套房,没有钱的人,一套房都没有。正如专家们所说,随着房价飞涨,有能力购房者在楼市的高歌猛进中不断积累财富,而无力支付首付的居民则离一套基本住房的购买力越来越远。所以,笔者认为,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进行打压,有利于减少富人们在房价上涨中积累财富,甚至减少其资产价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
二是有利于挤出房地产“泡沫”。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公布数据显示:85%的家庭没有购买住宅的能力。这样的数据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老百姓买不起房的民生问题,更显示了房地产泡沫的危险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也表示:内地几个大城市的房价增长的幅度和速度远超过正常范围,不太正常。他担心,在市场驱动的情况下大家都去投资,很快使它产生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泡沫越大,将来造成的损失就越大。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高房价泡沫破灭后,迎来20年的经济低速发展。日本房价从顶峰时到现在,降幅在八成以上的比比皆是。这方面,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为此,笔者建议,尽量把泡沫没有膨胀到巨大的情况下,把它挤出去,让其价格不背离价值。而当前,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进行打压,减少房地产投资者或投机者,有利于及时挤出房地产中“泡沫”。
三是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房地产,需要占用土地、需要耗费各种各样的材料。如果建好的房子,不是用来住,而是供人炒作赚钱,显然有浪费资源的嫌疑。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进行打压,不让投资者或投机者从中获利,有利于减少房屋空置率,提高国内资源利用率。
打压房价不等于打压房地产。也许打压高房价,短期内会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其利是远远大弊的。更何况,高房价掉了,百姓买得起了,房子的销售量不会减少,只会增加。另外百姓有了房就敢消费了,就会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这样内需增加GDP也会增加。内需增加,商品就会便宜,然后再拉动内需,形成良性循环。正如网友留言所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的问题”。真心期待,各级政府在打压高房价上不能只为了维护其“土地财政”目标心慈手软,必要时可以象销售电价那样制定一个最高限价,要知道:住房也象水、电、气那样事关百姓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