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的基准点


这一段时间比较忙,没有及时更新博客,对最近的一些分析有一点感想,于是简要写这么几句。

不少人对总理的蜗居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总理当年的住房状况符合蜗居的特征,也印证了当前老百姓居住条件之恶劣,于是兴起了又一轮讨伐房地产开发商的热潮。且慢,我们权且看看相关的数据,然后再下结论。

且不说总理5060年代天津整体的住房情况,根据公开的统计数据,1980年天津市的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到1990提高到6.7平方米。如果是五口之家,那么平均值就是198018平方米,也就是说总理50年代的住房情况比天津市80年代的平均水平还要高些(虽然没有高多少),很难说是当时情况下的蜗居。

再来看上海,直到1990年,整个住房存量才达到5205万平方米,1992年增至9446万平方米,而1990年上海总人口为1283.35万人,人均4.06平方米(建筑面积),以五口之家计平均值为20.28平方米(建筑面积)。

因此,大致说来,50年代的五口之家拥有面积约21平方米的两间平房,并不是目前网上宣扬的蜗居。如果我们不考虑比较的基准点,那么即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50平方米,与美国相比也太小了,就此能否得出我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结论?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