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斌艺

地产研究

被大众欣赏的低价和免费


一次讨论会中不少人对改革开放前的年代充满怀念之情,他们记住了当时名义价格之低、名义通货膨胀率之低、名义上的免费福利分房、名义上的平等如一,却很少有人记住这种平等是以什么代价获得的,也很少有人记住实质上免费和低价是否可能。我曾经说人的记忆是极其短暂的,过去二三十年,人们就会忘记过去错误带来的痛苦,时不时地就想回到过去,回到想象中的大同社会。

其实,只要用常识(是的,仅仅是常识就足够了,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名义上的低价和免费竟然是如此昂贵,以至于它仅仅是一些情绪化的愤青才有时间和精力享受的。

当我们把名义价格人为限制在较低水平时,想按这个价格买的人多,而想按这...

Read more

我为什么反对目前的保障房建设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的人会说,这家伙真是个冷血动物,竟然愿意看着有人睡在大街上而无动于衷。这是误解我了,我也希望大家都有房住,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免费住上豪宅,但是希望归希望,现实是我们的资源是稀缺的,不可能(起码在当前情况下)满足人们的这种希望。

按目前保障房的思路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只会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不会取得人们希望达成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是保障房的资金最终只能来源于人们缴纳的各种税费,不可能有其他的来源。许多媒体上纷纷讲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保障房供应,但从来或很少有人想过,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潜台词是增加税赋,政府要想给予必先取得,政府不会凭空生出什么资金来,...

Read more

英语学习智慧和保障房建设


曾经与学生聊到英语学习问题,用真实经验说了一个笑话,到某国第一天不说话,第二天说单词,第三天可以笨拙地交流,第四天回国,这辈子总算实实在在地用过一回,不枉拼命地学习了几十年。

细细想来,多少年英语学习为了什么?考试,考试,还是考试。什么情况下意味着英语学习成功?通过考试,通过考试,还是通过考试。大抵有相同经历的人群怕不少于全国学英语者的八九成吧,通常学生们只学习到刚刚好就此止步,学生们应付英语学习颇具智慧,符合经济原则,不会为无用的英语学习多耗费一点儿精力,因为学生们清楚地知道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考试以后,英语是要扔掉的。

如果计算一下全国人民(各类学生可能更准确些)每年耗费在英...

Read more

房价控制目标只有误导的意义


一旦房价涨落成为政绩考核的一个指标,这个价格就变得非常有意思,因为大家都知道,为了解决全国人民发烧的问题,最简单的办法是把所有温度计的上限规定为37.5度,人们果然不发烧了,这样的温度计也该一脚碾碎了。

控制房价,或者如舆论所愿,行政性降价,降到一些专家“不断提高”的合理价位,与规定温度计上限没有区别,甚至更坏。毕竟不用温度计用手也能判断出孩子是否发烧了,而限制了价格后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判断就没有那么简单,虽然也有一些粗略估计均衡价格方向的方法,例如数数排队的人数,但远远不如让价格自发作用有效率。

毕竟各地方政府还是要考虑自己控制的难度,以及万一控制不好自身难保的问题,起码...

Read more

限购与限价没有区别


春节前后工作异常繁忙,同时看到政府忙忙碌碌地调控,出台一些不着调的行政干预政策,心下总觉得在网上发表言论没有多大的意义,于是博客便消停了不少。近日,看着许多同样不着调的观点,觉得不批驳几句很不舒服,于是再勤奋一些吧。

许多人对政府这次激烈的宏观调控抱着非常大的期望,不少人焦急地等待着房价下跌后抄底买进,如果真的有一定数量的人有这种想法,可以想见,一旦行政性限购取消或实际上取消(名义上可能没有变化),那么房价只会涨得更快,恐怕这不是寄望于房价下跌者愿意看到的吧?

这一次调控的突出特点在于直接对房价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名义房价或迟或早(最多三几个月吧)会下跌,如果像苏州一样操作年内...

Read more

等着吧!半年以后政府一定会出台启动楼市政策


房产税靴子落地,现在是上海和重庆,用不了多少就是全国,政府对于收税从来是不会手软的,重庆市长所说的房产税与90%的市民没有关系的观点,大家对照一下个人所得税就清楚了,当时与99.99%的国民无关,现在呢?成了与9.99%的富人和有权势者无关的税种了。

房产税政策与其他金融政策配套的结果是很清楚的,如果真的落实下来,上海和重庆今年房屋出售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市场低迷是肯定的,政府从房产税中得到的收入与市场低迷带来的收入减少相比,净收入一定会下降。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政府是坐不住的,政府不在乎征什么税,而在乎收入的多寡,只要收入减少,一定会出台杂七杂八的各种所谓启动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历史...

Read more

哭穷的政府官员也该讲讲逻辑


近两年,在媒体上抱怨买不起房的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媒体上曝光的经适房、廉租房定位在公务员小区(公务员转手小区?)、官员小区也越来越多。只要简单用经济学逻辑想一想,可以大胆地推测,按我国目前政府政策走下去,我们口头上越在乎人们的住房问题、越抱怨房价高、越希望通过政府干预解决住房问题、越大量开发政府保障性住房,我们的政府官员就越穷。因为只要哭穷,相关保障资金就越容易向这一群体倾斜,于是他们会越来越穷。当然曝光的恶心案例只会越来越多。这些贫穷的政府官员从来不回头想想,每年十几万亿的政府收入(全口径政府收入,税收收入2010年达到8.3万亿)还不够花,赤字还有一万亿多,这些纳税人的血汗钱都到什么...

Read more

北京拥堵是政府管理的失效


北京的拥堵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哪天要是不堵反倒让人奇怪,北京目前新实施的治堵条例不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效果,反倒生出一些那寻租的空间来,今后少不了发现一些腐败案例,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北京道路设施全国最佳,拥堵的根源是什么?是我们治理交通问题的“堵”的思维模式,政府部门在交通规划设计中一味地希望人们按照政府设定的路线行进,但是设定的路线往往又是有问题的,从而导致北京越来越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环状道路设计,用六条环线紧紧地把北京分隔束缚起来,使得环与环的沟通越来越困难,六环将北京分隔成五个空心饼,如果人们的活动仅仅局限于饼内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关键在于人们试图从一个饼到另一...

Read more

难得牛刀糊涂如斯!


牛刀先生胡说八道基本已经成为习惯,1215日的一篇博文《一把火烧出中国粮库已经空仓》又在大放厥词,他说“经济学教科书上明确认定,CPI连续3个月突破5%为恶性通胀,但是,中国是持续了两年的资产泡沫没有得到遏制的情况下,CPI只要上涨5%就应该认定为恶性通胀”。哪本经济学教科书?能不能让我们也学习学习?他连统计局发布的报告也没有看懂就来瞎说一气,虽然统计局的统计有问题,但不能不顾事实就胡乱挥棒,统计局的统计表示CPI同比上涨5%左右(当然不是连续三个月突破5%),所谓同比是今年某个月与去年同月的比较,是为了对季节性因素进行校正的做法。当CPI上涨幅度为5%左右时,人们的生活基本不会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