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全国政协给委员配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不想一石激起千层浪。5日,全国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电脑确实是送给委员并且不用归还的,“大会期间用于交流信息和提写提案,至于本届任满后咋处理,那应该由委员自己决定。” 事情的起因是张晓梅委员在微博里写的一段话:“今年电脑用完后不用再归还,这要实际得多……会议结束回收的数千台电脑的确很浪费。”(3月6日《华商报》)
诚然,给委员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既可以改善会议硬件条件,从而提高参政议政的效率,实现会场提案与建议的信息共享,也能促进委员的电子办公意识,可谓与时俱进,是务实之举。但这不能成其为用后不退的理由。因为,电脑作为两会会场的公共硬件设施之一,在会期使用当然可行,但会后将其异化为福利却显不妥。道理很简单,这些东西,并非一次性纸杯,仅使用一次,完全可以留待下一届会议续用。
如果参会所需的作为公共物品的硬件可以如此私有化改变的话,那是不是我们的代表委员开会用过的桌椅、投票按钮,睡过的软床、席梦思、踏花被,看过的液晶电视、投影仪等,在会议结束时都“你一包、我一块”地分光了事。显然这种“人走物流”的行为很荒唐。想当年,代表委员参会,就是发只圆珠笔,一个小笔记本,而今一住就是星级宾馆,一发就是笔记本电脑,居然张委员还故意反话正说“回收千台电脑很浪费”。难怪有不少早就想有一台手提电脑而无法实现的网友戏言:“主要是方便委员开会时偷菜吧!”
要我说,这些网友感性化的评价虽然刺耳,却话丑理端。原本是公众期待两会代表委员及时端出一盘号准苍生脉搏的“民意政治大餐”,却被网友一句“发电脑便于网上偷菜”予以戏说,我想,代表委员看到这样的跟帖,心里也会感到别扭,脸上也该挂不住的。这实际上折射出公众对代表委员的时代要求。抵京开会,不是去让头上的政治光环发一次亮光,更非去领参会福利,而是去做百姓心声的传声筒。而节约公共资源,敬畏每一分税款,本是代表、委员应常驻于胸的危机与责任意识。
事实上,我们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一些边远山区的教室,至今还未看到过一台电脑的现实身影,所以,看起来一年年递增的公共财政于此情形下仍是杯水车薪。这些代表委员,都是各地各界精英,说他们手中没有电脑,估计没多少人相信,为何一年去参一次会,就一定要额外追送一台对他们用处不大的手提电脑呢?要录下会场有用信息并不难,只需让委员自备一个U盘即可。肩户时代时命,聚焦百姓期待目光的代表委员,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就须首先一身正气,开“低碳会议”,拒绝公共资源的习惯性浪费。
原因很简单,大家的眼睛此时正盯住两会。当前要使公民度过经济难关,就必须要人人懂得勒紧腰带过紧日子的道理,就需尽快刹住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官场陋习。代表委员以及广大人民,都应站在时代的同一条船上,都应从意识与行为上,深深地明白:“纳税人的钱我们无权擅动一分甚至挥霍”这个朴素的道理。为此,我建议有关方面,立即改变“发给委员手提电脑不用退回”的这个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