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错误在哪?


  “统计局公布的去年房价涨幅与人们的感受不符,这最主要是技术性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统计局不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隐瞒情况,少报数字。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我们从各种媒体看到,统计部门诸如此类的言论还有很多,面对公众以至政协委员们的质问,相关人员总是左一个解释,右一个提醒,丝毫没有认识到,在房价成为公众的焦点后,统计局提供这样的数据对统计局形象乃至整个公信力的严重损毁。

  不管相关人员如何解释,1.5%都不可否认是统计局的错误。那么,统计局的错误在哪?

  一在过于强调客观因素。按照统计局先前的解释,涨幅之所以被拉低,是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得出的平均数。2009年1-4月,房价是下降的, 加上地区差异的因素,平均之后房价就成了1.5%。 他们只是提醒大家注意“房屋销售价格”的表述,认为“房屋”的结构很复杂,其中有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有别墅、普通住房,这是造成平均房价比人们感受低的原因。面对相当激烈的社会舆论和公众严重的不满,统计局所采用的技术是否会掩盖暴露在公众面前的矛盾?难道统计局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而相关官员还能泰然处之地以一种行业权威的口吻回应公众,笔者认为,这本身就有不识时务之嫌了。

  二在采集数据和调查方法太随意。按照老局长的说法,采集的过程是这样的:数据是调查队向开发商要的。也就是说,这并非是实际交易的价格,而且提供数字的还是部分开发商,是抽样的结果。老实说,就凭这一点,我对统计局官员和工作人员应有的政治敏感性表示深度怀疑。房价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全国的老百姓关注,温家宝总理也关注,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上怎么能这样随意呢?这让老百姓真的搞不懂了!是不是真如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所说,统计部门拿这个数字是想告诉我们,全国房价飚升的势头已被抑制住了?

  三在数据拿出之前缺乏基本的考虑。数据拿出之前,统计局是否考虑过:1.5%的数据能说服自己吗?老百姓将如何看待这个数据?我不知道这样的数据能否让统计局的官员心里感到踏实。然而,从统计局对公众回应的态度来看,他们的确是有所准备的。是啊,公众不了解统计的技术和标准,统计局是统计数据的权威部门。然而,老百姓不喜欢纸上谈兵,他们只看到房价飞涨的现实。所以,1.5%的数据理所当然地成为公众笑谈。对于政府的公信力,统计局又一次进行了破坏。

  在回应公众焦点的问题上,1.5%体现的是对公众舆论的漠视。我想,这给统计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长远的。其它的职能部门是否能从此事中吸取教训还很难说,但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在互联网所带来的舆论环境中,政府职能部门对任何一件事都不可粗心大意,而应该极其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