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的楼市走向:稳字当头


 
伴随温总高亢激昂的政府工作报告落地,在外行看来,仿佛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楼市走向,终于尘埃落定。不管是两会的总基调,依然延续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与房地产直接有关的政策基调出炉,依然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也好,总之:在接下来的2010年,房价走势依然是严格区分一二线城市,也就是说部分有明显泡沫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房价稳定为大势的前提下,涨幅不会太大;而房价基本健康的二线城市,如成都、南京等地区,房价在稳定的大势下,肯定会随着通胀预期逐渐兑现、城市化等因素而平稳上浮,只是涨幅不可能再像09年那么激烈。
总的大势确定后,再来分析温总的讲话:
 在两会上,在真真假假的两会报告中,总理信誓旦旦的表示要“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如果,诺言真能兑现,确实是广大寒士的福音。但往往理想很丰满,就怕现实很骨干。
其具体措施是:
“一、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在保障性住房这件事情上,可以说,中央每次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地方政府每次的落实情况,都是很“操蛋”的。比如经济适用房,明理暗里首先要以公务员为受益人群,而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人们,只能遭遇6连号、8连号那样的“诡异”事件。就比如说08年“大救市”那一年底,中央政府曾“夸下海口”,要在三年内支出9000亿元,为市场提供保障性住房,但转眼一年多过去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多数还是成了空头支票。就连成都这样的城乡统筹地区,保障性住房也仅仅是在09年,有97%的部分投入建设(计划中09年应该完成的量),而且大多和灾后重建混搭,让保障性住房的意义大打折扣,“洞庭一叶而知天下秋”其他省市就更不用提了。
“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这条依然是沿着“有保有压”的总调控思路,“鼓励和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从而发挥房地产行业的主导作用和基础性地位。从而拉动下游钢铁、水泥、家电等等五十多个行业大发展,为保就业、保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前两点虽然具体内容有别,但有一个共同作用就是分流购房需求。保障性住房一旦货真价实的上市,至少割去房地产市场50%以上的份额,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也是起到分流购房需求作用。因为,只有购房者心里踏实了、需求稳定了,才能防止恐慌性购房需求涌入市场,也才能让房地产市场真正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这是今年能够看得见的“重头戏”,事实上,今年的调控目标能否完成、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回暖势头、中国房地产行业能否实现软着陆,都与“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在愚蠢的政府机构,哪怕是一群乌合之众,也会下大力气去贯彻实施。所谓“沉疴用猛药,乱世用重典”,如今,4万亿财政等一系列猛药已下,就差用重典了,不管是玩炒地的还是玩炒房的,都要适可而止,见机行事。
“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在这点上,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仅仅是画一个饼,无异于老虎吃天!堂堂一个房地产支柱行业,几十年的弊病,怎么可能在今年就规范和整顿好?先管好你们那些喜欢包养女大学生的干部再说吧。
因此,重点还在土地政策上,“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这一点其实是调控的一条“暗线”,(明线是加大供给),其实在整顿土地市场这件事情上,动动脑筋就知道,土地市场的问题主要出在政府身上,而政府不可能自我革命的情况下,只能拿那些囤地的房企开刀,大龙地产就是一个替死鬼。不管土地市场的整顿达到什么程度,都会直接增加土地开发规模,进而增加新建商品房供应量,进而稳定房价。
这,才是今年两会报告中,跟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的厉害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