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今年“三八妇女节100周年”之说的质疑


如果1911年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那么今年到底还是不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呢?今年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的“100”到底应如何理解呢?“第10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是一回事吗?今年“三八节”是100周年还是第100个? 

今年是99周年还是100周年?

今年是100周年还是第100个?

“三八节百周年”之说是否存在命题误区呢?

艾君/文

 

又是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翻身得解放,其社会地位逐渐得到尊重,劳动价值逐步得到肯定“半边天”作用日益凸现。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劳动妇女自立自强、奋发进取,无私奉献,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引起世人瞩目。

在这里艾君要说的是“关于“三八节一百周年”之说是否存在着一个民俗命题之错误呢?”

实际上,对于“三八节一百周年”之说,艾君一直在糊涂着,总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在一些相关“三八”节出台的政府文件里、一些媒体宣传中,对这个“100周年”之说一直在传播着。

 

“三八100周年”命题是否存在误区呢?

今年到底是不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今年冒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的100”到底应如何表述?如何理解呢?

为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看社会上,一些媒体、文件中的不同表述:

2010年3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各界妇女纪念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消息稿。

2010年3月4日,北京日报刊登消息:“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3月2号下午,以“百年如歌芳耀京华”为主题的首都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举行。”

2010年3月6日,陕西日报“3月5日,西安市妇联隆重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 周年暨颁奖典礼”。

2010年3月6日,青岛日报“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诞生100周年

……

2010年03月03日,《中国妇女报》一篇文章说,“在这第100个伟大的“三八”节来临之际,她们那聪明、坚强、美丽、和蔼的面容,一一在我的眼前浮现。”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令人费解的数据:100周年,100个。

 

100”与“个”、“周”、“周年”

要搞清楚这几个数据的关系,我们要分析何谓“个”、“周”、“周年”

“个”不等于“年”,“年”不等于“周年”,“个”不等于“周年”。

“个”在这里主要作为量词用,也表示一次例如,“我过了8个生日了”,“我们过了60个国庆节了”,从顺序看,可以具有连续性排列计算,也可以以实际行为单列综合计算。

“年” 时间单位,在这里主要当“岁数”讲。"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是我们传统的历年计算方式,例如,民间常说的“虚岁”常常就是按“年”计算,而“周岁”就是按“周年”算法。

“周年”。满一年的意思,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计算惯例,例如,去年是“新中国60周年”也说“国庆节60周年”,就是按国际上惯例计算,并庆典的。实际上,1949年10月1日到2009年10月1日,按阳历纪年以传统理念计算,新中国走过了“61”年,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过了61个国庆节”

我们再看看“虚岁”、“周岁”。

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出生时就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增加一岁。这样虚岁比周岁要大一到两岁,甚至三岁。婴儿出生时即记为一岁是出于中国人从一开始计数的习惯。

虚岁(毛岁)和周岁(实岁)的关系:(1)周岁:按国际惯例:,出生时为零岁,每过一个公历生日长一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明确规定,“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之所以推迟一天计算,是出于人情上及尽量减少麻烦的考虑。因为受虚岁计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周岁计算有各种误解。最常见的一种是:认为计算时间时的年份减去出生时的年份即是周岁,这是受了计算虚岁时不考虑生日的影响。这种看法现在在中国百姓中虽已喧宾夺主,但因缺乏道理,故终不会习非成是,而必须要更正。2)虚岁:按我国传统,出生时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农历新年(即春节)增加一岁。这是准确的计算方法。另有一种既麻烦又不可靠的计算方法,它要考量周岁以及计算时间两个数据。

受周岁计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对虚岁计算有各种误解。所以,在计算周岁[等同于“周年”]的时候必须严谨一些。按国际惯例,出生[诞生]时为零岁,每过一个公历生日长一岁。例如,新中国生日为公历1949年10月1日,计算时间是公历2009年10月1日,那么,新中国生日周年应该是60周岁(年)。

受虚岁计龄方法等的影响,很多人对周岁计算有各种误解。最常见的一种是:认为计算时间时的年份减去出生时的年份即是周岁,这是受了计算虚岁时不考虑生日的影响。

要搞清楚,今年到底是不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到底如何表述和理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的100”呢?

我们必须回顾一下“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历史,尤其要搞清楚“第一个三八节的诞生日”。

 

第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底何年何月诞生?

要搞清楚今年到底是不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必须先弄清楚第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哪一年?

据,中国文明网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起源》一文中如此表述,“1910年8月1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会上,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和第二国际创始人之一、第二国际书记克拉拉·蔡特金向大会提议,将美国妇女举行游行示威的3月8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妇女节”,“1911年纪念第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德国、奥匈帝国、丹麦、美国等国的劳动妇女都举行了示威游行,庆祝首次国际妇女节”

去年,安徽省委发文《积极开展纪念“三八”妇女节活动》中如此表述,“自1911年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以来,至今已是99周年,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

2010年03月03日《中国妇女报》文章里如此表述,“1908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15000多名女工们,从各个工厂涌上街头,会聚一起,挥舞旗帜,高呼口号,为反对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3月8日成为世界妇女特有的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100个伟大的“三八”节来临之际,她们那聪明、坚强、美丽、和蔼的面容,一一在我的眼前浮现。”

人民网资料,“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的劳动妇女和全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女工举行罢工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拥有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妇女的第一次游行示威……1910年8月,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联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会上……倡议获得一致通过。从1911年起,劳动妇女每年都在3月8日纪念自己的节日。”

百度百科显示,“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

由以上资料可见,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已经不争的事实。

尽管在美国芝加哥的劳动妇女和全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女工举行罢工游行的时间存在着不同,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之说的民俗观点的质疑。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之说

存在民俗质疑

 

2010年作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之说从哪而来?

如何理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与今年“100”的关系呢?

1908、1909、1910年8月、1911年3月8日与2010年3月8日的关系。

如果从“1909年”算,今年应该是101周年;如果从1911年3月8日算今年应该是99周年。100周年之说,到底来源于何处呢?

如果1911年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艾君唯一可以算出来的就是今年是第100个”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唯一能够解释和理解清楚的。那么,“100周年”之说,或许就存在命题的错误。如果1910年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那么今年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就合乎常理、合乎国际惯例“诞生时为零岁,每过一个公历生日长一岁”的“周岁(年)” 计龄方法。

自从实行公历纪念以后,我国在重大活动庆典上,一般都以逢“五”遇“十”“周年”庆典,而今年相关单位,为何会打出“100”的牌子自上而下广泛开展庆典活动呢?是不是真的混淆了“个”与“虚岁(年)”“周岁(年)”的关系了呢?

如果真的今年是“100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那么明年真正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庆典,还搞不搞?还打不打100周年的牌子呢?

艾君找遍了能找的资料,就是找不到1910年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文字记载。艾君无才,对此有些糊涂,提出以上民俗观点,供广大网友和两会委员、代表讨论、批评指正!(2010年3月6日于北京天为堂)
 

2009年两会博谈回顾

盘点今年两会看点不少亮点也多 2009-03-13 15:34

书写和谐政治的新篇章 2009-03-12 13:54

郁钧剑委员有话说(1):“废除简体字提案有点过头” 2009-03-12 00:18

政协成为文体明星璀璨的原因 2009-03-11 23:12

“文化惠民”关键要惠及到民 2009-03-10 06:44

让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更加凸现 2009-03-08 16:09

与倪萍委员探讨“山寨文化”时代意义 2009-03-06 22:08

温总理报告,“一条主线”贯穿“两个点” 2009-03-06 06:21

实行“四天半工作制”的建议不合时宜 2009-03-05 06:58

政协捐60亿,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9-03-04 12:18  

四万亿,非天文数字更需用在刀刃上 2009-03-03 21:35

析去年两会亮点观今年两会看点 2009-02-28 16:25

不寻常的1979与2009 2009-02-27 15:43

“艾君博侃两会”话题发博词 2009-02-27 15:42  

2010年两会博谈

让网络参政议政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新时尚

解读:温家宝总理心中的“农民主体论”

2010年全国“两会”看点和热点前瞻

打造“文化名城”才是世界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