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下留情—地方官员让委员代表替谁说话?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两会去了,(政府官员)就嘱咐,你们要考虑参加两会时说话嘴下留情,什么都需要钱,地方财政靠什么,就靠卖地、建房这点儿东西,嘱咐了又嘱咐,你们要考虑切实利益”,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府参事冯世良说,有的政府官员还表示,“你怎么想就怎么说,但起码你得对我们负责任。”(5日新京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05/content_13099976.htm
正视以往拆迁中因为不规范操作等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对不合时宜的拆迁条例进行适应性修改,国家尊重民意,重视民生的积极表现。地方政府担心今后拆迁难度增大,地方财政收入受到影响,这样的心情原本可以理解,毕竟“地方财政就靠卖地、建房这点儿东西”。然而,地方官员频频给出席全国两会的委员、代表“打预防针”,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听起来颇似某局长质疑记者的那句“你准备替谁说话?”
“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尽管也是出于维护地方政府和官员利益,但多少还有些含蓄,并且颇具扛党的招牌唬人的意味。而让委员、代表“嘴下留情”,考虑“切实利益”:你得为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说话,“起码你得对我们负责任”! 就显得过于直白、赤裸了:当然,这只是被逼得急了,不是有市长直言,如果新条例出台,这个职位就没法做了?
可见,“替谁说话”的思维未必是个别现象,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官方与民众在利益诉求上产生博弈或冲突时,当然更希望舆论或第三方站在自己这一边。不过,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委员、代表肩负着表达民意、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神圣使命,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仗义执言,秉公直言,而不应有选择性地“嘴下留情”,否则就极可能给党和国家作出相关国计民生决策时产生误导。
更重要的是,我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必须切实践行执政为民理念。召开两会,就是为了最广泛地了解民情、民意,藉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更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毋庸置疑,地方政府与民众有时在利益诉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对称、不一致,这就更需要从宏观政策上去协调、平衡,寻求最佳改革发展方案,以利做到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满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地方官员片面要求委员、代表替自己说话,背离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显然是要不得的。
嘴下留情—地方官员让委员代表替谁说话?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