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炉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披露,西安市市民的教育满意度跌破及格线,排名倒数几位。我不了解该项“满意度调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但就我本人的亲身感受来讲,这个成绩对于西安的基础教育实在是名至实归。
我女儿初中就读于本市一所著名的中学。入学时的赞助费比大学的收费高出很多;每天从早上七点离开家,晚上一般12点才能做完作业(我当时挺高兴,学校替我把孩子全面管了);几乎所有的文艺与体育活动都不需要参加,都由班里或者其他班的特长生代劳了,也所以几乎所有的各项省、市、区竞赛活动,该校都能名列第一,或者前三;每次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全班、全年级大排名;快毕业时,班上又转入了近十名从外县来的尖子生,这所学校初升高统考的优势地位更加有了保证。
这就是著名的“示范学校”所为,由于它是其他重点中学的榜样,各个学校也就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排在前五名的中学实际上是高收费的私立学校。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升学率,或者是一本院校升学率。这样的表现,如果市民满意度高过及格线,那才是咄咄怪事了。要说这种事情在各个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可是就我个人观察,西安的情况尤为严重,无论是教育理念创新、地方教育制度改革、教育投入等各方面均落在后面。
西安市近十年来,GDP的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城市建设的投入动辄几百亿,可是对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太少,绝大多数市属的中小学的校园20多年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教育部门也一直没有大的思路与举措,基础教育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上述学校的行为虽然不妥,但是在现有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下,也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我作为家长对西安市的基础教育不满,可是作为校长,也深深的感觉到太多的无奈。你想做一些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但是又不能不被现实的环境所绑架。上级的评比与评估几乎涵盖了学校所有的方面,每年学校工作计划中大量的内容是上级的考评要求,学校的办学层次、荣誉与品牌几乎都是来自上级的评审、评比。
你想要真正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做一些事情,难上加难。一是普遍不知道如何做,大家已经不会自己思考了;二是上级的要求把时间和精力都占住了;三是没有类似于“教育蓝皮书”这样有益、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你干了有益的事情,外部一时半会儿还不认可。所以想走出一条与众不同、有些先锋的路子来,非常不易。
当然了,相比被高考所绑架的中学来讲,我们的日子要好过的多。而且,我们经过四年多的摸索,基本上理清出了自己学院的未来发展思路,用我们的广告语来讲我们的目标就是:引领中国民办教育新走向。很难,但是,我们愿意去创新和尝试。
精彩链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