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正在进行中。
外界媒体对谁会获得最佳导演,那部会是最佳影片猜测纷纷,一排繁荣景象。
其实,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票房至上,利益第一。这样的原则,永远都不会变。
09年全球经济低迷,中国也没有例外,但是去年,中国有那么多的影片华丽的越过了亿元线。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人们在工作,事业,社会上得不到满足,遭遇挫折的时候,往往会回归到一种大众梦想中,而完美表达这种梦想的,就是电影。
电影是人们逃避现实,寻找暂时灵魂安宁的一个最唯美的方式。
蔡康永在《LA流浪记》第一篇中就提到,电影艺术是悲剧艺术,是矛盾的集中爆发。
平淡如水的电影是没有观众的,内容越是曲折,越是扑朔迷离越是有吸引力。
所以,这个造梦机器可以使得所有人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和压力有了一个参照物,相比较而言,常人的生活总没有电影人物的悲惨,于是获得内心的平衡。
光影徘徊,衣香鬓影,把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各种梦想一一呈现,可供选择的太多。
历史题材,惊悚题材,科幻题材,战争题材等等,什么喜好的人都会在这里寻找到自己喜爱的,进而获得心理的安慰。
于是掏小钱,买份幻想,寻求一份感动和安静,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去年,在全球表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人向来关注国际的各种奖项,冲击奥斯卡也不是一年两年,这深刻反映了中国电影人内心的自卑。好似只有拿到了奥斯卡的入场券就是一种荣誉。中国未开发和以开发的电影市场加起来,是块庞大无比的蛋糕。可是年轻一代,选择看进口片的越来越多,电影人还没有在奥斯卡列土分疆,却已经失去了那么大块脚下的土地,这才是奥斯卡之外,中国人更多需要思考的东西。
不是中国电影投资不大,我们可以建造最华丽美好的影视基地,有大量有才华德行高远的好演员,却为什么总是拍不出震撼灵魂的东西。或许,更多的是因为这其中的浮华与利益的诱惑。
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中国电影在本该低头思考的阶段,就连滚带爬的冲着白花花的银子奔去。本来浓墨重彩勾画和塑造的人性,于是被宏大的背景,精美的风景,奢华的服饰取代,太多美好的东西聚到一起,华美绝伦,演一场没有灵魂的戏。
原以为这样可以哄骗了中国的影迷,却没有想到中国影迷的欣赏水平,早已超脱了那些空洞的东西,于是,张艺谋,陈凯歌,这些曾经作为中国电影符号的人物,一个一个被诟病。
实在是种悲哀。
在早年,他们拍着一流电影的时候,他们从来不标榜什么。
后来,他们拍着二三流的电影,标榜着中国特色,东方式幻想。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想要问鼎奥斯卡,先回去好好思考该怎么表现人性,爱与哀愁。
最终达到文化与商业的共赢。而不是只有商业,没有电影。
奥斯卡金像奖无论今天谁获得了,都跟中国人没有多少关系,参考已经参考了很多年了,只是越参考越按着好莱坞的模式去学了空壳子,这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唯一客观的是,我们更应该关心中国电影市场的大蛋糕被切走了多少。
如何挽回自己的江山。
奥斯卡与电影艺术无关,与电影利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