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经济开放全新样本
2010年3月8日,国家商务部网站挂出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保税区的消息,重庆保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为中国内陆第一个保税区。商务部同时表示,这也意味着以“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的重庆,将从此迈入“双核”驱动时代:东边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依托水港、空港,侧重保税物流,辐射本地及周边省市;西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依托西永微电园高科技项目集群,侧重保税加工,为全球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渝落户、发展,提供全面的平台服务。
重庆保税区是涵盖保税港区的综合保税区,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业务主线,并发展其他配套产业。 重庆保税区主要业务包括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多家IT巨头将陆续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工投产。
此前,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是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目前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
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是我国规划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西永综合保税区将成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平台,目前该区已经吸引惠普、富士康、英业达等一批IT巨头相继进驻,将助推重庆建成中西部第一大加工贸易基地。
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综合保税区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实行最先进的海关监管模式。我国综合保税区政策始于2006年,目前包括重庆西永在内,全国共设有苏州工业园、天津滨海新区、广西凭祥、江苏昆山等9个综合保税区。
重庆是内陆地区惟一拥有一类港口的直辖市,也是内陆首个部市共建开放型经济的试点,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重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要件。2008年海关总署与重庆市签署《海关总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海关支持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统筹出口和进口,在继续发展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进口外部先进技术、资金、管理和智力;统筹出口和内销,在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势产品和服务出口;统筹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重庆成为西部首个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基地。
通过建设重庆保税港区,可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介入国际产业链中间环节,引入一些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服务贸易领域产业,实现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重庆保税港区的建设将成为重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依托,有助于重庆市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和优化重庆的产业结构,同时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内陆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难的问题。
借力空港优势,助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腾飞。相对沿海地区,重庆具有土地能源成本低、工业基础相对雄厚、潜在市场需求庞大等优势条件,对中高端制造业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航空运输成本沿海和内陆相差不大,若在江北国际机场增加综合保税物流功能,将吸引以航空运输为主的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向重庆转移。
附:西永综合保税区创五个最
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批准,创下了全国五个“最”。
一是审批效率最高。去年8月份重庆向国务院申报,10月份海关总署牵头组织国家六部委来渝实地调研,今年春节前的小年夜国家相关部委会签2月15日温家宝总理签批,从报批到瓜熟蒂落,仅用了半年时间。
二是面积最大。沿海的出口加工区大多在3平方公里以内,而西永综合保税区获批面积为10.3平方公里,全国第一。
三是政策最优。西永综合保税区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于一身,功能和税收、外汇政策比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执行,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规格最高、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同类出口加工区中绝无仅有。
四是经济规模最大。目前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IT巨头已花落其中,在2-3年内即可形成几千万台、几千亿元产值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五是模式最新。西永综合保税区不是因袭先设区、再引项目的传统模式,不是“栽下梧桐,才引凤凰”,而是为落地“凤凰”栽“梧桐”,为“凤凰”飞天添“跑道”,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国门资源的服务配套
中国内陆经济开放全新样本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