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山西!——疫苗、矿难及其他


      是的,您猜的没错。本次看点题目的创意套用了陆川导演的电影作品《南京!南京!》。记得笔者是在一个大清早去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没什么人,差一点就是专场了。现在想起看完之后的感觉,当然可以用很多文字来描述,但记得在当时,最突出的是一种压抑、一种觉得当下的太阳光很刺目很毒的压抑,还有就是一种影评届老喜欢说的那种所谓的“张力”。

  
  最近一段时间,或者更长,围绕山西,有太多的事情。如果非用什么词汇精炼地概括自己的观感,心情很纠结,勉强能用的上的恐怕也就这么一个题目:山西!山西!会不会言过其实,不知道,但起码当下看来,问题的严重性是撑得住这两个叹号的。
 

  疫苗案,期待公众的持续围观

  网站首页的关键词罗列是根据时政热点由编辑来更新的,把山西疫苗案作为关键词在首页推荐时,我用了南都一篇社论的题目“山西疫苗事件会被持续围观”,其实这是一种几近自欺欺人的妄想。因为在我们这个新闻热点层出不穷的国度,即使没有什么外力的介入,也不会有什么事件可以被持续关注的。但疫苗案期待被围观,也只有围观才会有真相的显现。当然,围观很无力,因为它所面对的,是“一堵巨大的墙,体制之墙”。

  随着卫生部关于山西“贴签疫苗”事件新闻发布会的结束,对于山西疫苗事件的公众围观也基本上告一段落——尽管我也知道有很多媒体朋友依然没有放弃进一步的调查和努力,尽管想遮也遮不住的疫苗问题有层出不穷的态势,甚至到了信任危机的档口。想对本次疫苗事件进行一次简单的事件梳理,挂一漏万是一定的,只希望在我们的梳理中诸君会有新的思考。

  此次山西疫苗事件的爆出源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长达2万字的深度报道《山西疫苗乱象调查》(若要再往前追溯,则要回到《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2007年12月的报道,当然,还有据说没有正式播出过、但却在网上流传甚广的CCTV《经济半小时》的调查),报道一出,举国震惊。现在看起来,山西省有关部门的回应除了够及时之外真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一个“基本不实”更是成为次日舆论矛头所向。面对媒体记者突破各种采访阻挠,揭示出来了权力租赁实情,权责部门的第一反应“不是细究事件本身,不是澄清权钱交易嫌疑,而是急忙撇清自身干系”,这样的态度确实惹了众怒。而即使是到了事件“被尘埃落定”的现在,反观政府有关部门的应急能力,留给公众的恐怕也只会是被动回应的“体制性迟钝”,山西疫苗与舆论监督,难道只是又给学界提供了一个讨论的话题?

  媒体与舆论穷追不舍,政府与官员躲躲闪闪,而山西疫苗案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无从获悉,到现在也只能是人各有志的凭直觉去判断。关于此次山西疫苗案背景下的舆论观察,知名媒体人林楚方在《山西疫苗事件舆论战复盘》中的分析可谓精准。难道面对质疑选择强硬和不妥协,以一种“自杀式”方式引导舆论,真的是“他们根本不在意什么公信力”吗?很沮丧,也很可怕的结论。政府部门着急上火地去辟谣,官方通讯社丝毫不顾及职业素养的配合——真相不是用来调查的,真相也不是非要调查才能还原的。唯一让人欣慰的也就是来自王克勤先生所供职的《中国经济时报》对员工的力挺与坚持——每当此类事件发生时,实在是见多了报馆“丢车保帅”和毫无原则的致歉,此次《中国经济时报》的声明虽无甚高论却足以让很多人提气。

  王克勤先生在本站开有专栏,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但专栏中可以读到王克勤先生作为一名记者的操守,也让其多为媒体界后辈所推崇与敬仰。此次征得先生同意继续开始更新其专栏。几次电话联系,能够感觉的到先生因为这次报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我和报社做好了打官司甚至坐牢的准备”,语带悲壮。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略显疲惫、但不失倔强的声音,笔者的心情也越发凝重。为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王克勤说,他是“为了更多孩子的生命安全”,您信吗?反正我信。凤凰卫视自称为“迎客松”代言人的杨锦麟先生,对王克勤的评价是“忠于职守,大声说话”:“王克勤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骄傲,他以一己之力,历尽我们可以想象的艰难,完成了许多用生命换取来的新闻真相和内幕。黑道多次想用钱买他的生命,其它颜色的道,也多次让他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闻采访,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我们都知道,在特殊的话语环境之下,这是很不容易的坚持和选择,但王克勤做到了……”

  而在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之前,那场俨然闹剧一般的山西省卫生厅记者会,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忍俊不禁:在某些官员们看来,不仅胆敢提醒自己"跑题了"的记者是"不礼貌","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揭黑记者王克勤潜伏在山西的半年调查更是违反规则的"不礼貌"行为;不仅现在冲着领导拍桌子、把领导围困在发布会现场是"不礼貌",过去上蹿下跳揭露山西运城"假滴灌"事件的山西记者高勤荣,以及本次疫苗事件的实名举报人陈涛安,还有偷偷把山西疫苗案的线索捅给北京记者的匿名山西记者,他们的作为更是需要给点颜色看看的不懂规矩、已经超越礼貌界限的犯上行为。在这样一套话语体系中,礼貌成为臣服的代名词,成为放弃公民独立思考与基本权利的标志。

  谁都知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调查是行不通的,真正客观公正的调查应该有独立第三方的介入。但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谁才是真正具有独立品质的第三方呢?疾控中心的顶头上司卫生厅吗?还是与华卫公司扯不清楚关系的某某部?亦或者按照学者萧瀚的建议,由全国人大成立独立的调查委员会?或者,让法律无阻碍地介入……没有人会理会这样的呼吁,老套路的调查按部就班,而且事情到现在,已经足够肆无忌惮——“调查结果已公布,调查人员才上门”这样的事情是天方夜谭吗?不,这就是事实。没有人跟手中我有证据的记者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哪怕是记者上赶着去公布名单,呼吁去调查。但这丝毫不妨碍调查结果的按计划出炉,结果的通报能否组织疫苗乱象,长平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有基于常识的最基本判断:从利益回避的角度说,不是国家有关部门,而是国家无关部门,应该立即着手进行调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并允许媒体进行追踪报道,否则也有合谋的嫌疑。笑蜀说,权力市场化是疫苗乱象的总祸根;盛大林呼吁,山西“疫苗门”不要重蹈陕西“周老虎”的覆辙。山西疫苗,没有任何理由不了了之,所有人都期待一个真相——如果真的有可能有真相的话。

  第一次见识市场化媒体的"不礼貌"举动的山西官员,除了满头大汗的不知所措之外,还有一种无可名状的诧异与不适应。笔者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曾经乐观地认为,需要改变和适应的绝不会是已经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与调查的传媒与公民,而是在权力至高无上的迷梦中至今无法苏醒、在漠视公民基本人权的迷路上越走越远的那些官员。现在看来,真是有些太过乐观了。

  3月23日,山西省内自查结果出炉:病例均与高温疫苗无关;4月6日,卫生部定论:除了“1例有关,1例是不排除关联,1例是一般反应”之外,其他都无关。与此同时,出头露面的几位疫苗家长被关照不要接受采访,甚至有人民警察关切地进京“接”人;与此同时,后续采访的记者被跟踪、被威胁、被“暗算”……然后呢?不知道!只知道江苏等地也发生疫苗事件,据说引发信任危机。出国旅游的官员回来了,照常在上班,官话还是很顺溜;被宣布为“总体安全”的疫苗,在很多人看来总体并不安全。毕竟,疫苗这东西的安全,是不能靠嘴来保证的。

  山西疫苗,没有任何理由不了了之,所有人都期待一个真相。但到现在,也就是这个样子。这段时间已经喜欢了在微博上输入关键词,搜索关于疫苗的最新传说,但新的消息越来越少,慢慢的,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又一个掌故吧。唉!

  矿难,“喜丧”是个什么样子?

  好久没有听到山西矿难的报道了,这被很多人看作是山西“国进民退”的巨大成效之一。因为当时在行政权力的全力推行之下,矿难频发被看做小煤窑存在的最大罪孽之一。好像只要收回来,矿难的避免就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有些过于乐观了——不是只有民营煤矿才会有矿难的,国有大矿的矿难只会更加规模宏大。王家岭矿难的发生,给了某些人和某些说法一个结实、响亮的耳光。

  作为人祸的矿难如何收场,各有各的路数。王家岭矿难,因为一百余位矿工的生还而被称为“奇迹”。奇迹,看到这个词不断地在媒体上出现,心里有些难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呢?要说奇迹,频繁发生矿难而从未彻底反省的中国煤炭安全系统才是个死不悔改的奇迹。王家岭煤矿,奇迹究竟是怎样造就的呢?

  赵国君说,王家岭没有奇迹,字里行间透着中肯:多年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把“事故变为庆功会,把悲剧唱成喜剧”的荒诞模式。这个模式下的政府语言、媒体态度完全扭曲,不顾常识,违反人性,不但与政治伦理与职业道德相违背,也大大助长了人性上的“双重人格”

  李开盛的反问不仅不卑劣,反而发人深省:假如救援失败了,我们会是怎样一套说辞:把坏事变好事,甚至把丧事当喜事,是我们这个国度里有些新闻人,甚至是一些主流新闻媒体的当家法术。但也正是这一新闻逻辑,使我们意识到“好事”的可悲、“喜事”的可怕,因为它们被渲染甚至被制造出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以喜庆的锣鼓掩盖住悲伤的哭泣,使人们看不到坏事、丧事的存在,更看不到有杜绝这些坏事、丧事的可能。

  李普曼对痛感的反思其实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刘洪波说,“当矿难成为社会生活的经常事件时,不麻木是困难的”。 但因为我们并没有参与那历时一周的救援,我们并没有身临现场,触碰到那些家属的痛感,我们也不是那在矿井下面靠着树皮、木屑和凉水维持生命的工人……我们只是一个感情不断麻木的远距离旁观者,当那115名工人升井之时,我们难以产生那种混杂着绝望的高兴之情。

  对这次救援,对之后被称作喜丧的做法,我失去了起码的耐心去叙述。看着比王兆山还不是东西的那些应景之作,无语了。选几首吧,咱们也看看:

  生命之奇,抢救之奇,奇迹让环球瞠目;

  中央大爱,人民大爱,爱心教海岳动情。

   惟我中华,一幕惊天生死劫;

  还君世界,千秋动地凯旋歌。

  地下呻吟全民急救王家岭;

  中央命令举国高扬科学观。

  不放松,不抛弃,以龙志挽回难友;

  凝党力,凝民心,让世人见证中国。

  “喜丧”原来是这个样子。最新的消息,不想在网站上更新了,据说此次王家岭矿难,有关部门派出2000名维稳人员,分成153个小组,安抚矿工家属,以善后结束家属返乡为止。究竟是怎么做工作的呢?新闻里没说,而据在现场的《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在其微博上说,被困矿工所属的县、乡干部全数到场做工作,他们恐吓说:好好配合,不要闹着要见什么面尸体最后一面。大致意思是闹的结果是后果自负,而且在给家属发烟发电话费的时候,听话的人家给1000元,有意见的给500元。原来如此!

  而且,我还亲耳听到关于山西律师要“服务大局”的号召,不知道是为了疫苗,矿难或者是其他。

  其他:山西!山西!

  没力气说了,只是现在这种压抑,从山西这个局部,逐渐扩展开来。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老这样?谁能够给出答案,也许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心知肚明,但却不得不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