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卖梳子给和尚的人


  四个人去参加一招聘,主考官出了一道实践题目:把梳子卖给和尚。众多应聘者认为这是开玩笑,最后只剩下甲、乙、丙三个人。主持人交代:以10日为限,向我报告销售情况。
    十天一到。主试者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
    甲讲述了歷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主试者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髮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 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髮。”住持採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10把木梳。
    主试者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
    主试者惊问:“怎么卖的?”
    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剎,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剎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 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