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
当我们还在媒体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TD这个国产3G的跨时代意义,在重复着TD在商用之后,2009年末国内TD500万用户数的骄人业绩,打破了国产无用论调的伟大复兴之时,危机已经在潜伏了,就是这么一个尚且还不那么完善的国产3G制式,已经不再是中国终端厂商独享了,洋品牌三星在经历前两轮TD招标低迷后,现已稳坐老大位置。中国标准≠中国独享,这个本来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已经实实在在的摆在了国内厂商面前。
把中国标准看作是中国独享,其实源自国内厂商的惯性思维,中国人自己开发出来的3G制式,自然应该由中国厂商来执行,这才叫大一统。在TD商用之初,确实也走得这样一条道路。最初的6家TD手机入网许可证的企业,4家为国内企业,另外2家外资则更像多余的配像花瓶,只是拿出寥寥可数的几个终端产品应了一下国产3G的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国内厂商的这种惯性思维,不思进取,自以为已经取得了在国产3G上的垄断地位,亦然一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姿态。
可问题随之而来,裹足不前的国产厂商,很快发现了困难所在,新邮通、中兴、夏新纷纷在TD上折戟沉沙,昔日的四大种子选手就剩下了一个孤零零的宇龙酷派在苦撑。原因很简单,最初国产厂商对TD终端近乎垄断的格局,并没有被用户看好,表面上的垄断却没有强有力的终端技术支撑,反倒让联通和电信用“舶来品”制式抢占了许多原来移动的地盘,结果“垄断”造成了国产3G成了国人不爱的“次品”。
此刻国外厂商狼来了,它们等得就是这个机会,等着国产厂商在垄断大旗下出够了洋相之后,再挥师而下,三星、LG、诺基亚、黑莓等纷纷推出TD手机,旨在告诉国产厂商,中国标准并非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国外厂商长期的技术积累可以轻易实现转型,迟迟不出手,并非不能,实不为也,等得就是国产厂商钻进自己挖下的思维定势陷阱之后这一最佳时机。(原载于《IT时代周刊》4月5日刊,刊发时略有删节)
当我们还在媒体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TD这个国产3G的跨时代意义,在重复着TD在商用之后,2009年末国内TD500万用户数的骄人业绩,打破了国产无用论调的伟大复兴之时,危机已经在潜伏了,就是这么一个尚且还不那么完善的国产3G制式,已经不再是中国终端厂商独享了,洋品牌三星在经历前两轮TD招标低迷后,现已稳坐老大位置。中国标准≠中国独享,这个本来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已经实实在在的摆在了国内厂商面前。
把中国标准看作是中国独享,其实源自国内厂商的惯性思维,中国人自己开发出来的3G制式,自然应该由中国厂商来执行,这才叫大一统。在TD商用之初,确实也走得这样一条道路。最初的6家TD手机入网许可证的企业,4家为国内企业,另外2家外资则更像多余的配像花瓶,只是拿出寥寥可数的几个终端产品应了一下国产3G的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国内厂商的这种惯性思维,不思进取,自以为已经取得了在国产3G上的垄断地位,亦然一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姿态。
可问题随之而来,裹足不前的国产厂商,很快发现了困难所在,新邮通、中兴、夏新纷纷在TD上折戟沉沙,昔日的四大种子选手就剩下了一个孤零零的宇龙酷派在苦撑。原因很简单,最初国产厂商对TD终端近乎垄断的格局,并没有被用户看好,表面上的垄断却没有强有力的终端技术支撑,反倒让联通和电信用“舶来品”制式抢占了许多原来移动的地盘,结果“垄断”造成了国产3G成了国人不爱的“次品”。
此刻国外厂商狼来了,它们等得就是这个机会,等着国产厂商在垄断大旗下出够了洋相之后,再挥师而下,三星、LG、诺基亚、黑莓等纷纷推出TD手机,旨在告诉国产厂商,中国标准并非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国外厂商长期的技术积累可以轻易实现转型,迟迟不出手,并非不能,实不为也,等得就是国产厂商钻进自己挖下的思维定势陷阱之后这一最佳时机。(原载于《IT时代周刊》4月5日刊,刊发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