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本科生非正常生活——《大学生周刊》头版文章


4月8日的《大学生周刊》头版登了有关我此行的一篇文章。在此分享。

 

名校本科生的非正常生活

记者:朱海彬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近年来,国内不乏著名大学对于本科生教育进行大胆改革。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实行的是通识教育,志在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而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则专门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而建立。近日,本报记者追踪采访了正分别在两个学院中接受“特殊教育”的本科生。在同龄人当中,他们是佼佼者,而他们的成功,已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

 

勇闯巴基斯坦的女生

4月3日上午,才到达首都机场的大四学生徐安琪,发现记者留言的短信后立即回拨了电话。这位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高材生,刚刚以一位北大学生的身份 “勇闯”了巴基斯坦。

       “勇闯”并非“独闯”,此次行程名正言顺,她是受巴基斯坦KASB集团基金会之邀,全程有人陪同。

  “这次出行的意义,并不在于去的地方有多远,也并不在于秀丽的风景或者繁华的都市。” 安琪出发前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今天的巴基斯坦正经历着种种挑战。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我想以绵薄之力去感受并发扬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巴友谊,去观察并描述一个真实的巴基斯坦,这将是一份责任与使命。”

       3月26日至4月2日,短短一周,安琪的行程被安排得很紧。来到古印度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历史城塔克西拉,安琪想起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如此描写塔克西拉:“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巴基斯坦意即“清真之国”,96%以上的居民信伊斯兰教。

  访巴前,安琪看到了关于巴基斯坦几个月以来遭受恐怖袭击的报道。而当身临其境感受巴基斯坦时,她感到这里比想象得安全。所有的受访人都这样告诉她:巴基斯坦的恐怖袭击被媒体过分宣传了。他们只看到了恐怖袭击,却没有看到巴基斯坦人有多么热爱和平。她感动于巴基斯坦人团结忠诚的爱国心。

  安琪还应邀来到了旁遮普大学(巴基斯坦最大的大学),与该校校长会面。一丝不苟的穿着,长者般温和的微笑,严谨的学院气质是这位校长给安琪留下的深刻印象。她问了校长关于大学使命、伊斯兰的精神、巴基斯坦现状、青年人的生活等几个问题,校长热情地给予了回答。

       时间虽然只有一周,但安琪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巴基斯坦。“他们没有想象得那么保守,而是温和有礼;他们没有想象得那么闭塞,而是乐于交流;他们更没有想象的那么慌张,而是踏实而淡定。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自身文化深刻的理解、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作为外国人的我感动。” 安琪说

 

参加“超人”挑战赛的男生

3月下旬的一天,北京还是春寒料峭,四川大学校园早已鸟语花香。记者在吴玉章学院的办公室见到了柏庆然,一位聪明、大方的男孩。就在几天前,他刚刚参加了大学生创新挑战赛,并获得了“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之星”。得这个奖并非易事,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大学生,均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的名校。

        UPS公司为此次比赛提供了10万美元资助,让参赛的同学们住上了五星级酒店。当晚的宴会,柏庆然称之为“破冰过程”。从陌生人到战友,坐在旁边的人,说不定就是下一环节比赛的“劲敌”。

       任务马上来了。参赛者按要求为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商业情境制定计划书及阐述报告,并接受由多位中国商界领袖组成的评委会的评判。其中一项极富挑战的任务包括在三个小时之内为奥运场馆水立方设计一项营销推广方案。

        这简直是在选拔“超人”。“看着那个床无比的舒适,可是我其实在上面呆的时间很短。”柏庆然笑着说,“一天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就算不错了。”

  柏庆然与团队的成员们连夜讨论、制定方案。第二天上午,指导老师带领他们实地考察了水立方。下午的答辩异常激烈,最后有十支队伍进入了总决赛,凭借着大胆的创意与缜密的求证、方案的前瞻性以及可行性,柏庆然幸运进入总决赛。

      又是一个晚宴,举办方将地点选在了北京老牌烤鸭店便宜坊。因为当晚需要争分夺秒制作PPT,柏庆然无心享受美食。令他感动的是,没有进入决赛的同学主动过来帮忙。

     在总决赛中,柏庆然与本校的谢建军同学合作,他俩的“睿霖蕈菌吸附剂项目”最终获得了二等奖。而他本人凭借优异的比赛现场表现斩获“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之星”。

       对于这次比赛成功,柏庆然首先认为是项目好,现在水污染很严重,环保项目是迫切需要的。此外,该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完全可以和同类产品竞争,并且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

        在柏庆然获得了“创新之星”这个奖时,有人惊呼“你是否入错行了”。的确,拿这个奖考察的是一种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柏庆然对此一笑。他的领导力其实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那两年他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体育迷、文学迷、一个辩手,去年底参加了第八届海峡两岸知识竞赛。

    “参加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激发了我的创新意识。” 柏庆然说,“不管是团队合作、市场调研,还是创意构思、方案陈述,比赛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令我们更加有信心地面对未来。”

 

 

成功不是天上掉“馅饼”

对于徐安琪来说,此次得到去巴基斯坦考察的机会并非偶然,而能够与各个层面的人物游刃有余地打交道,更是她在元培学院四年积淀的小小成果。

入学之始,安琪为自己选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在升入大二的时候,安琪决定转专业学法律。在元培学院,转专业是一种自由,与她一届的同学中,还有的干脆从理科转到文科。

安琪其实心中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有一天能到国际的平台上,做些乐于助人的事”。虽然学的是法律,但她要求自己要博学,不固定所学专业范围内,而经常到别的学院去“蹭课”。

为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安琪还到校内的新闻中心去当记者。“其实,我不一定是最擅长写作的,但是我坚持了下来。” 安琪说,当时与她一块报名在那工作的有40多位学生,半年后剩下了20个。

安琪说,在北大自己不算刻苦,总有人比你厉害、比你刻苦。“每天早上6点半,一进图书馆,你就会发现不少人已经坐在里面了。晚上10点半,很多人一直读到图书馆关门。你写一万字的论文,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但是就有人写到6万。”

时至今天,安琪非常感慨身处北大这个平台的幸运。她曾经采访过不少大人物,其中包括韩国总统、前南斯拉夫总理、瑞典副首相、新西兰副总理等,还有国内著名大学的学者以及大集团公司的企业家。在一次活动当中,她认识了巴基斯坦KASB集团,也因此得到这次邀请。

“要把自己的志向和机会结合起来。” 在元培学院的四年,安琪感受到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也始终有一种强烈使命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一直在耳边回荡。

与爱好“活动”的安琪不同,柏庆然已经完全适应了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的生活:早上八点半进实验室,晚上十点半回宿舍。

在吴玉章学院,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导师,而且导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双向选择。顺理成章,学生进入学院就可以直接参与导师的实验项目,真刀真枪地干。

“在这里,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大家互相可以取长补短。” 柏庆然说,他学的专业是生物技术,而与他参加创新比赛的搭档谢建军学的是金融工程。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柏庆然说:“始终要保持一种好奇心,多问为什么,。要多去学习,多积累,创新有时是来自经验的。灵感需要积淀的。”

目前,柏庆然已经基本确定被保送研究生。对于未来,他为自己确定了大的方向——做基础研究。“我就是想过一种简单、纯粹的生活。”他说。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百分之百去投入。只要投入了,就一定会有结果的。”安琪说。面临毕业的她,目前正与几家培训机构谈合作的事,同时她也与几个国家NGO组织有着很好的关系。在北大积累的人脉,已让她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事业比一个职务更重要,我最看重的是一个可以做事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