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星航空做不了危机切割手术


为何东星航空做不了危机切割手术

 

兰世立,这个曾经被噱头般扣上“航空狂人”这顶高帽子的民营企业家,于众目睽睽下,摔倒在自己的光环下。2010年, 49日东星航空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兰世立,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获刑四年。

20098月,东星航空被法院裁定破产。东星航空最终未走出中国民营企业惯有的宿命——树倒猢狲散,企业家倒下的阴影牢牢阻断了一个企业的持续生存。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东星航空完全一无是处,经过多年发展,东星航空已积累了航空运输经营权、航线飞行员以及客户市场等资源。但,它还是不可避免的同兰世立一起倒下了。

领导人落马的企业,不止东星航空一家,但不是所有企业的命运都归于黯淡。2004年,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被拘捕后,创维安然无恙;2008年,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遭遇“警方调查”,国美多方运作,成功逃过一劫,平稳进入“后国美时代”。

领导人危机发生后,企业的信誉受损,企业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防火墙,切断其局部与整体联系,把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排除在政府整体之外或控制在小范围内,这就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切割。不管是创维还是国美,都运用了漂亮的危机管理切割术,成功将领导人个人危机与企业危机切割开了。但东星航空去没逃出与兰世立“一损俱损”的厄运。可见,即使是危机管理切割术,也不能切割所有的危机。

那么,危机管理切割术在哪些企业有效,在哪些企业会失灵呢?

同是企业领导人落马,却是生死两重天。经过比较,你会发现,创维和国美都是上市公司,而东星航空不是上市公司。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抗危机系数”更大。没有上市,在管理上是企业家的“一言堂”,在战略上扩张无章,动不动就玩砸钱、烧钱的企业,危机管理切割术往往失灵。具体原因如下:

其一,上市公司往往会建立相对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而未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识较弱,职业经理人较少。

中国的民营企业从荒郊野外、丛林草地中走出来,登上上市这个大雅之堂,就要有正规军的派头,企业必须改变不计后果的野蛮生长状态,严格遵循市场规则与法律制度。所以,上市的优势不仅表现在融资优势,还会给企业带来人才、规范管理等综合效应。在上市公司,有一批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这些职业经理人身份相对中立,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当企业出现领导人危机时,他们往往是帮助企业渡过危机的中坚力量。

创维黄宏生被捕时,创维董事局副主席张学斌及公司多名高管就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并在深圳创维大厦紧急约见媒体,还北京召开新闻通报会,告诉人们创维整个集团的各项事务一切运转正常,不会因此受到不良影响。创维职业经理人快速有效的危机切割,将黄宏生被捕对创维的影响降到最低。

国美黄光裕被捕后,国美经过短暂的沉默也开始积极进行危机切割。国美在北京召开小型发布会,发言人称黄光裕是国美的发起者和大股东,但不是国美的全部,“国美是上市公司,现在运行一切正常,而且国美现在有一个7人决策组,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影响整体运营。” 国美总裁陈晓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方巍出任代理首席财务官;在经济管理上,由陈晓、副总裁王俊洲、副总裁李俊涛、副总裁牟贵先、副总裁何阳青、副总裁魏秋立、华北大区总裁孙一丁、华东一区总经理黄秀虹等8人组成“决策委员会”,共同就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在国美的危机时刻,还是职业经理人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一些未上市公司,由于缺少上市激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识相对较弱,还是创业者一个人说了算,这就难免在管理上出现“一人独大”的局面。一旦企业危机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出现危机时,会出现群龙无首的混乱,企业渡过危机的难度系数要大得多。

尚未上市的东星航空与创维、国美在管理和用人上截然不同。兰世立在公司牢牢掌控着话语权,即使是管理层正确的管理思路,由于与兰世立意见相左,往往也会被压制下去,导致东星航空管理混乱。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管理团队,导致兰世立出事后,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撑起东星航空的局面,更别提切割危机了。

创维的一名员工曾这样说,“ 我们的偶像已经不只是黄老板一个,还有张学斌、杨东文等职业经理人。”但在东星航空,偶像只有一个——兰世立。兰世立倒下了,东星航空的天也塌了。

其二,迫于上市压力,上市公司财务必须保持透明化和阳光化,而未上市公司压力较小,在资金流方面缺乏硬性约束,更容易在资金链上出现问题。

哪怕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出现细微的改变,“刻薄”的股东也会穷追不舍。为保持现金流的稳定,上市公司在投资上更趋谨慎理性,不敢随便在财务上做手脚。雄厚的财政实力,是公司危机切割中打出的重量级王牌。

上市后的创维看重稳健的财务风格,他们会反复研究任何一项投资,一发现有不对的苗头立刻撤出。黄宏生事件发生后,创维的银行存款有10亿-20亿元。若没有这些充裕的现金,恐怕创维的职业经理人有天大的本事也抗不过这次危机。

国美黄光裕被拒后,为冲淡黄光裕被拘给国美带来的负面影响,国美还在发布会上提前公布其三季度业绩公告,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公司收入近364亿元,同比增长20%,综合毛利率和单店销售都微幅上升。财务良好,自然能稳定人心。如果国美的财务报表惨不忍睹,国美的日子可能就雪上加霜了。

缺乏财务监督的兰世立还是坚持一贯的野蛮生长方式。东星还没开业,就签下了20架全新飞机的大单,这意味着东星航空从出生起就注定贴着“高债务”的标签,而GECAS租赁、庞大的机场租金、燃油费用、员工工资等庞大的费用支出,导致东星航空的财富黑洞越来越大。同时,兰世立本人还在其他领域还不断跑马圈地,整个东星集团的资金链摇摇欲坠。

玩的是暗礁丛生的资本游戏,缺乏稳固的地盘,管理没有章法,没有做好预防危机的心理与财力准备,一旦风云突变,东星集团缺少招架之力。最终东星航空病入膏肓,切割术也无力回天。这样的摊子,谁愿意来接,谁愿意拯救?

黄宏生被捕、黄光裕被拒、兰世立四面楚歌都是企业的危机源,只有运用切割法,隔断他们与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逃脱干系”,才有可能避免企业陷入更大的危机漩涡。上市公司创维和国美都成功了,而没有上市的公司东星航空却输得很惨,甚至这个企业连运用切割术的机会都没有。

归根到底,一个出生草莽的企业,在错综复杂和莫测的生存环境中,一味沉溺于“快速做大做强”的野蛮游戏,没有及时蜕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更容易在危机来临时表现得不堪一击。

 

近期精彩推荐:

从“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看,究竟是谁绑架了中国的房地产?

丰田章男“召回门”事件危机公关的亮点分析

谁让“地震谣言”成为山西“大忽悠”?

赵本山的春晚危机

海南房地产击鼓传花游戏何时结束?

预防海南地产泡沫,政府还需下猛药

农夫山泉是否能与海口工商局携手共度危机?

老虎伍兹聪明的危机公关术

从“砒霜门”看中国食品饮料行业乱象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