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教师的休息时间?
截至2010年3月29日零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结束。在规划纲要讨论期间,全国各地有关改变考试制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尝试都已悄然进行。然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平心而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其本源并不在教师。因为在学生课业负重的情况之下,最苦最累的就是教师。于是乎,“谁拿走了教师的休息时间?”也就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和必须思考的问题。且看一位普通教师写给笔者的一封信:
国家规定每周44小时工作制,而很多高中教师的工作时间常常是从早晨6点半到晚上10点半,长达14个小时,节假日休息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如果是班主任就更惨了,工人加班可以依法得到加班工资,教师加班属于违法,名不正,言不顺,微薄的费用必须靠校长施舍.这些却被学校领导视为理所当然.某中学初三毕业班,晚自修划分为3节课,每节课60分钟.教师白天课务繁重,苦不堪言,晚上还要上班到深夜,简直难以想象,教师苦不堪言,校长在教师会上还大方厥词,这点苦都吃不了,干脆去死吧你,人家学校的教师怎么就没问题.
苦吃了,有效果倒也罢,盲目蛮干越演越烈,高考排名越排越后,教师考试越来越多,教师待遇越来越低,更可怕的是学习领导颐指气使,根本不把老师当人看,动不动就以待岗下岗相威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竟然沦落到如此的地步,上帝,拯救拯救可怜的教师吧!
不要老拿什么"辛勤的园丁""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来形
很多人羡
这种补课和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几乎是义务的。学校是不能向学生收任何费用,因为只有免费补课,才不违反教育部门不许补课的规定。上面的意思很明确,补课可以收钱不行。我们就奇怪了,为什么付出了劳动却不能得到报酬呢?有一次每个学生收了五元钱,作为班费,却被家长举报到了市教委,只好再发回去。补课也就罢了,最烦的是,不学习的学生也非要来参加。家长还很生气,学校不就是教育学生的地方吗?为什么我家孩子不能来。老师给他解释,我们补课是义务的,是为了拔高和查缺补漏的,不在教育局规定的日常教学范围内,你家孩子什么情况你也不是不了解,来了也是捣乱,还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家长说,不行,这孩子我是管不了,送来就是给你们管的,你不让他上学他上哪去?没办法,老师只好在与这类差生周旋了一学期之后,继续在假期战斗下去。最寒心的是,连学生也不理解,说我们贱!说是我们自己愿意的。当前这种社会现状,应试教育几乎是个死结,把补课的责任都推到教师头上,实在是不合理。
教师这个职业,和社会上任何其他职业是一样的,情况千差万别。名校名师,一年出去办班补课,上百万也是有的。一般的学校,每个月1000月出头的死工资,苦捱着的也不在少数。民众为什么不去攻击应试教育和要求改革教育制度,而只是攻击教师呢?这个问题是老师这个群体提高道德修养能解决得了的吗?况且,一个高明的教师如果真能把一个孩子送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上一级学校去,他付出的卓越劳动为什么不能得到更高一级的报酬?
唉,除了补课以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培训,哪一年假期培训断过?新教师培训,频繁的课改后带来的新教材培训,英语教师的口语培训,这些培训还是封闭的,禁止离开培训基地,一住就是一个月,还要交一大笔费用。
平常的周六周日,我们也是得不到休息的。社会上各种考试都要在学校里举行,常常一个月一个月的接连不断。自考,成人高考,高职考试,最痛苦的是会计师考试,考试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小时啊,坐在那不许走动,不许说话,不许上厕所,不许看书看报,不许打瞌睡,这个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不要以为三个半小时一动不动比干三个半小时体力活强多了,你哪天试一试就知道了。而且装订试卷出错或丢失试卷是要负很大责任的,高职和成人自考考试也是高考的一部分,出了事就得下岗。
平常呢,7:30上早读课,中午12:00下班,下午2:00上班,傍晚6点半下班,晚上7:30——10:30看学生晚自修。下了班还要带着作业卷纸回家,就是这样的,这种没完没了,没黑没白的日子。
我真的愿死!
一位没本事的老师
2010年4月1日
由此可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责任并不在教师,而教师之所以苦不堪言、心力憔悴的问题也来源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那么,是谁造成了这种学生带着负荷和枷锁成长、教师带着抱怨和镣铐“跳舞”的尴尬局面呢?
一是基层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教育概念的片面理解。长久以来,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的好坏、以学科成绩论教师的优劣、以分数作为学生素质高低的标准,已经成为了各地的基本观念和难以更改的模式。于是,学校苦管、教师苦干、学生苦学就成为了多数学校的“法宝”。而实际上,许多的“名校”也就是靠这种“法宝”而名扬天下的。而在这其间,多数的教育管理部门一方面是大行其势地“禁止”补课与教辅,甚至还下发了作息时间表并规定作业的数量,另一方面却又为了获得所谓的教育质量与名声而视而不见地明举政策大旗暗地里鼓励学校的“暗箱操作”。由是,学生在疲于奔命中成为了“分数”的机器,教师在苦不堪言中成为了“机器”的始庸。
二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之下,学生成绩的好坏将会决定他的人生与未来。于是,在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中,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要求就极为迫切,常以学生的学习时间长短、在学校的成绩排名以及能否考上“重点”为评价教师业绩的标准。于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宏伟与悲壮中,教师就成为了第一责任人。而学校也就为了能够获得一个“家长满意”而不惜牺牲教师的身心为代价,拼命地迎合与“做样儿”。就这样,教师的休息时间被剥夺了,教师的幸福被“大局”了,教师的职业操守被“优化”了。
三是社会舆论不利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如今,教师职业已经不再是一个被看不起的职业。在人们的眼里,教师雨淋不着太阳还晒不着,不仅能够拿到高工资而且每年还有其它职业所无法享受的两个假期,岂不美哉?于是乎,教师在各种妒忌的眼光之下,就成为了大家极为艳羡而又饱受非议的对象。再于是乎,每每教育出现问题,教师就成为了第一“罪魁祸首”,每每学生有所退步或偏差,教师就成为了最大的“不作为”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丢在一边而时刻陪护在其他的孩子身边、把自己的家庭遗忘在脑后而为“大家”殚心竭虑。试想,“早上7:30到校,中午12:00下班,下午2:00上班,傍晚6点半下班,晚上7:30——10:30看学生晚自修。下了班还要带着作业卷纸回家”尚且还不能令“群众”满意,谁还敢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改革”?所以,社会舆论的不利影响,是导致教师固守原本不敢超越“雷池”半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成为了教育最为尴尬的难题?谁拿走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把轻松和欢乐还给学生,让教师轻装上阵不再抱怨。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就在于各地教育者能否转变观念、切实规范自己办学行为、家长能否正确认识教育的功能、,社会能否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我想,设若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教育也就真正走上“正道儿”了!
但愿此次的改革不再是只有雷声没有雨点的无效行为,也期盼各地都能够按照《纲要》开展教育活动,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从负荷和枷锁中解脱出来,让教师不再镣铐“跳舞”!
(李吉明2010年4月2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