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最近连续拜读了甄言在北京日报发表的《对西方选举制度真相的研究与思考》,南方朔的《三个民主的负面样本》以及王皓的《美媒:西式民主在全球制造独裁和暴乱》三篇文章,感触颇深,特成就此文给予响应。
如果有人如小孩“隔锅饭香”式以为外国的太阳比中国圆、外国的太阳比中国亮,这似乎还有些无足轻重,因为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太阳和月亮。
如果有人说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比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还要高、还要美、还要奇,估计没多少人会相信;如果有人一定要以阿尔卑斯山的美丽打败喜马拉雅山的美丽,并且一定要把喜马拉雅山改造成阿尔卑斯山的模样,这样的人一定只配在疯人院呆着。
但是,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总有人更愿意把不同地域、民族、国家打上高低贵贱的印记,除了有外国月亮比中国圆、外国太阳比中国亮朴素的崇洋媚外情结外,总追求、渴望甚至歇斯底里地认为,只有用西方的文明取代中国的文明,用西方的制度取代中国的制度,中国才有希望和未来。其情其形正如有人一定要以阿尔卑斯山的美丽打败喜马拉雅山的美丽一样,而且其理由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振振有词、洋洋洒洒和没完没了。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我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我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帕米尔高原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约2500公里,宽200-300公里。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维也纳盆地,呈弧形贯穿了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六个国家,绵延1200公里。山势高峻,平均海拔约达到3000米左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耸立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因峰顶终年积雪而得名,是欧洲第一高峰。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余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现在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大约1.5亿年以前,现在的阿尔卑斯山区还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随后陆地逐渐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并不像其他第三纪时期隆起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和落矶山脉等,那样高大,然而它对说明重大地理现象却很重要。
正如山脉的演变一样,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自然的演变决定了他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共同共同构成大自然的美丽,都是美丽的一部分,不存在什么孰优孰劣、孰贵孰贱之说,更不存在谁来打败、甚至取代谁的荒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人类文明就马上就会变得那么的执着、极端和血腥了,总有人一定要把人类的文明分出个高低贵贱来,总寄希望用一种文明取代或消灭另一种文明。面对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也总有人妄想把中华文明连根拔或者推倒重来,即使不能连根刨起或者推倒重来也涂上西方文明的色彩。
山川的演化与文明的进程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渊源而呈现不同的风格,并以交相辉映姿态林立于世界之中。无论世界进程如何地一体化,也不论全球化的浪潮多么地凶猛,中国依然是中国,欧洲依然是欧洲,美国也依然是美国,也不存在高低贵贱,更不存在谁取代谁、谁消灭谁的可能。正如不可能把喜马拉雅山连根刨起或推倒重来一样,中华文明的根基不可动摇。
邱旭瑜律师(天上的虫子)
2010年4月20日于深圳
文明进程中的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
评论
编辑推荐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