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当年上市的关键抉择


 

沃尔玛:当年上市的关键抉择

王方剑/改编

 

 

最近三年里,我在连锁、零售和消费等领域中寻找投资合作对象时发现:即使在如今资本狂奔肆虐的时代,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企业主在上市战略上仍然面临着“没想好”、“没想通”的心态问题。其实,今天的世界连锁巨头沃尔玛在40年前上市之前遇到过同样的上市抉择问题。

与中国民营企业一样,沃尔玛在创业、发展初期的一、二十年里一直遇到资金短缺的难题。扩张缓慢,债主催促,家族争论,沃尔玛最终决定上市。

随后近40年的快速发展,证明了沃尔玛当年上市抉择的远见:如果当初不上市,就不会有今日的世界零售之王;如果当初不上市,就不会有今日的世界级连锁企业。

 

 

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正式推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对接资本、上市。然而在一些传统行业,很多企业家在上市前面临着“没想好”、“没想通”的很多问题。其实,世界超级连锁企业——沃尔玛在当年上市前都遇到过这些问题。

我们知道沃尔玛是上市公司,但不知他是怎么上市的?上市后实业与股价的关系问题又是怎么处理的?笔者从内部渠道了解到沃尔玛上市的缘由、过程与理念、策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沃尔玛进入股市是成长发展的需要,上市又促进沃尔玛从成长走向成熟。这对我国包括连锁企业在内的成长型企业上市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在发展阶段遇到资金瓶颈制约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艰辛,家里少有积蓄。1940年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深造,选择了就业,通过应招进入零售业彭尼公司,因努力工作,业绩突出,得到商店销售冠军指点、帮助,学到零售知识,爱上了零售行业。

干了18个月后,因美国对日宣战,1941年底应征入伍,曾任少尉,1945年二战结束后向岳父借了2万元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小城市租了巴特勒兄弟公司所属本·富兰克林待出售的一家杂货连锁分店,其特点是美国多年流行的面向大众的“5分~l角店”。

4年之后,那个难以为继的商店扭亏为盈了,在本·富兰克林加盟商店中,业绩数一数二。山姆初入商海,没有先入为主,多听内行人意见,经常到同类商店查看人家的价格和商品种类,他不在乎借用别人的点子,学习他人的思路,他发现进货渠道过于复杂,找到制造商要求直接进货,晚上自己开车运货,早晨廉价商品已铺满货架,深受欢迎。他首次获得成功,可租期一到,原主人一看商店红火了,就收回,让自己的儿子去经营,山姆只好放弃第一家商店。

1951年,山姆带着全家搬到本顿维尔镇(一个只有3000人口的边远小镇),他买了一个杂货店,租了一个理发店,组成400平米的店面,决心践行自己的经营方式,第二年开业,名曰:沃顿5分1角商店。当年销售9万美元。第一家赚了钱就想开第二家,他创新经营,越办越好,不断扩张,到1969年已拥有14家杂货店,年锁售3000多万美元。

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折扣商店兴起,1960到1962年间,山姆跑遍全国,考察各类折扣商店,他认为折扣商店将成为零售业发展的主流,1962年7月山姆在罗杰斯城创建了沃尔玛第一家折扣百货店,打出“低价销售”(后改为天天平价)和“保证满意”两幅标语,商品比一般商店售价低50%,深受顾客欢迎,当年销售70万美元,两年后办第二家,到1969年沃尔玛已拥有18家折扣店,营业额10亿美元。从自身发展看,沃尔玛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但与美国连镇百货巨头们相比,它只不过是一个小兄弟。

做生意中,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山姆第一次从银行贷款1800美元,是为了购买冰淇淋机。山姆的信用好,他常从银行拿到贷款,他也总是有借有还,银行贷款成为沃尔玛早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世纪60年代末,沃尔玛快速发展,平均每年新增店数5家,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投资力度加大,公司利润也是节节攀升,山姆这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兄弟,心里想的就是尽快扩张、赶超对手、实现全国第一的愿望。因快速扩张,沃尔玛已面临资金短缺矛盾。山姆以全家财产作抵押取得银行贷款也不够用,他的弟弟和同事们纷纷出资,以解燃眉之急。

沃尔玛扩张发展是具有“地利”与“人和”的优势。当时,北阿肯色州,南密苏里州、堪萨斯州东南和东俄克拉何马州等地的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旅游业崛起,大量工矿企业迁往该地带,与原有的农业相协调发展,本顿威尔镇就处于这个大地带的中心。该地区平均收入和人口都有很大增长,这使沃尔玛赢得了巨大发展空间。沃尔玛在扩大发展中,出现了资金瓶颈制约。山姆广泛地吸收其他投资者的资金,当时有78名合作者投资于沃尔玛,沃尔玛已拥有32家商店,但又拥有数百万美元的债务,这使穷人出身的山姆,从内心感到压力巨大。他忘不了自幼负债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他希望能尽快还清债务,他开始和别人讨论这个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1969年8月,在沃尔玛资金短缺之际,山姆的一些主要债权人忽然对沃尔玛失去了信心,他们对沃尔玛的经营方针发生了置疑吗,不是,是他们害怕沃尔玛在快速扩张中把他们的贷款悬空,甭管你多年来一直信誉可佳!这就是商业银行的无情运作。

这对沃尔玛无异于是釜底抽薪。

山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想摆脱危机,就要在短时期内筹到一笔巨款用以还债。山姆绞尽脑汁,最终还是老朋友吉米救了他,时任国家商业银行总裁的吉米给山姆确定了一个在达拉斯银行的高额贷款限度,这使山姆借到150万美元,成为沃尔玛的救命钱。吉米看到落难英雄四面楚歌的境地,伸出热情、信赖、支持的双手,帮了山姆的大忙。山姆从这次危机中了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从银行贷款或是四处集资,只能是暂时的。沃尔玛摆脱潜在的危机,需要发行股票。

 

谨慎而周密地策划股票上市

 

在美国,企业家们对股票上市早就有所了解,耳熟能详。只是没有轮到自己,就没有时间讨论上市的具体问题。山姆有了想法,需要认真考虑采取哪些行动。

山姆认为,公开发售股票,对沃尔玛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一旦公开上市,一切信息就要公布于众,公司必须面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各种风险和压力。尽管沃尔玛已是一个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但沃尔顿家族一直是绝对控股,如果股票上市,掌控沃尔玛大权的人若是把沃尔玛引入歧途怎么办?上市之后,沃尔玛出现意料不到的风险,就会前功尽弃。

山姆的妻子海伦对股票上市从一开始就持有不同意见。她说:“没有什么事比股票上市对我影响更大了,以至于我下定决心在公司之外寻找新的兴趣。我不愿意将我们的财政状况公开出去,让每个人都知道。公司股份上市以后,人们有权过问各种各样问题,我们的事业、家庭毫无隐私可言。我无法接受。”

事后山姆承认,海伦对于公司股份化后产生的不利后果的估计是对的,它的确带来了许多他们并不想要的“公众注意”。但他更在乎债务,沃尔玛已经接近负债极限,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只有股票上市这一条路了。

对于股票上市问题,山姆十分谨慎。他多方打听,也希望与更成熟的承销商来进行探讨,山姆首先到韦尔德公司咨询,该公司巴克先生(原籍阿肯色州人)负责与他联络。山姆问:“你们对承揽我公司的股票上市有多大兴趣”巴克说:“得研究一下”但他最终承揽了沃尔玛上市工作,山姆愿意由韦尔德公司承揽股票上市,因为韦尔德公司当时是美国数一数二的投资银行。同时,山姆又请另一位朋友史蒂芬斯公司的迈克介入股票上市,迈克也贡献良多。于是,韦尔德公司建议由自己做其中的2/3,史蒂芬斯公司做l/3。各方达成一致意见。

山姆的长子罗布是一名律师,具体负责股票上市工作,他主张将公司原来的所有合伙人全纳入公司的名下。1970年10月1日,沃尔玛公司股票成功上市,当时公司只将20%的股份上市,发行30万股,获得资金435万美元,这已足够还清欠银行所有债务,从那时起,沃尔玛扩张发展,再也不用向银行借钱了,再也不受银行逼债的压力了。

 

发行股票时,沃尔顿家族拥有61%的沃尔玛股份,其余19%股权由亲朋好友及沃尔玛部分员工持有,沃尔玛早期的商店经理们都从银行借钱去买股,因为他们对沃尔玛有很强的信心。后来他们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沃尔玛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当年年底,沃尔玛又扩大发行股票,目的是增资及扩大流通范围。

在增资发行中,山姆一家只卖出了一小部分股票。因为出售家族股票会造成家族的分裂,山姆保持家族股份的控股地位,主要考虑经营方针的可持续性,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因为当时总有人说,商场上竞争太过劳神,既然有了股票,就可以不用太劳累了,应轻闲地生活。还有人说,山姆终究要退休,不再过问公司的事,不行就把股权卖给凯玛特或联盟商店(当时的竞争对手)。山姆对此很不高兴。他乐于工作、乐于竞争、乐于沃尔玛做大做强做优,他不想放弃,从不停息。1971年沃尔玛又新开设了14家连锁店,商店总数达到了51家,遍布在阿肯色、密苏里、堪萨斯、俄克拉何马和路易斯安那五个州。

1974~1975年,美国因石油危机面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消费者持币待购,百货业销售增长放慢,企业利息、工资和成本费用大幅上升,影响了许多零售企业的进货、销售、利润。有些折扣店因此而破产倒闭,有些折扣店放缓发展速度。经济衰退就是一场洗牌,是一场考验。一些企业在示弱中死去,另一些企业在创新和拼搏中强大起来。沃尔玛属于后者。别人缩减他却扩大,加快建立分店,1975年沃尔玛已拥有100家分店,1976年又扩建了25家分店,当整个行业在困境中运行时,沃尔玛却逆势而上,令世人刮目相看。

 

股票增值的关键是把企业经营好

 

股票上市了,股民们不认可名气并不很大沃尔玛怎么办?山姆说:股票上市之初,我们总是不停地开会,向自己的员工,更多的是向投资者们说明我们的经营理念、方式和策略。那些外部股东们不是沃尔玛人,是为了追求回报的投资者,他们很难接受沃尔玛的理念、方式和策略,他们想的是收益,他们更倾心于大公司、大老板,对沃尔玛股票缺乏信心。对此,他不怨天尤人。山姆首先并统一员工们的意志,并尽力让外部股东了解沃尔玛、信赖沃尔玛。

1972年,沃尔玛公司的股票正式从场外交易市场转移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山姆并没有因为有人不相信沃尔玛而灰心、而放弃。让华尔街来认识沃尔玛还要靠实力和业绩。他勇往直前。1974年,山姆在给股东的年度报告中写道:我们的销售量和纯利润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现在沃尔玛已拥有78家商店,本年的纯收人为615.8520万美元,1975年将要增加24家商店……山姆曾用一句话形容沃尔玛股票,那就是“它是成就与人的出色故事”

沃尔玛开价市值1.35亿美元,十几年之后,沃尔玛股市价值已超过500亿美元,并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收益。假如某人在原始发行的股票中买了100股,共花了1650美元,经过十几来一次次配股,股东已拥有了5.12万股,按市价计算,股票总价值已超过了30万美元。对于股东来说,这样的盈利速度应当心满意足。不少投资者因沃尔玛发了大财。

沃尔玛是全美股票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从1977年~1987年,股东平均每年投资回报率达46%;即使在1991年经济不景气时期,沃尔玛的回报率依然达到了32%。这在同行业乃至许多行业中都是少见的。

有的上市公司在股票热销的时候忘了本源,本源是什么?本源就是持续不断地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思路、战略。山姆经常被人们问及一个问题,沃尔玛是否会改变经营方式?比如,为了短期盈利而放弃或忽略长期战略。山姆说:当沃尔玛开到150家商店时,过去的规划已成为短期目标,为了保持高增长,我们必须制定长期规划。股市的压力是,企业必须重视长期规划,包括长期利润、销售额、建店数量、员工人数等问题。上市公司必须考虑经营的连续性,否则,你还能经久不衰吗?山姆从不认为在纽约或波士顿的什么公共关系专家或演讲解说会对股价的上升起长期作用。他认定:真正起作用的是公司经营业绩。上市公司应当更多地把时间用在好好地管理公司的内部事务上,而不是把精力都花在卑躬屈膝地向外促销公司的股票上。只有公司业绩才是关键,股票销售不是推销商品,只要业绩好了,自然会有人来购买股票。

山姆认为:如果我们能在每天、每周、每月的销售收入中做出示范,使利润有良好表现,那么沃尔玛股票价格在市场上自然就会攀升,自己也能实现所追求的发展。如果沃尔玛能始终如一地这样做,不管增长13%、20%还是25%,只要投资者能看到公司是不断发展的,认为他们的投资是被重视并且努力力求升值的,那么这一切就已足够了。如果做不到股东们为你设定的目标,你也不应在意。虽然这会使你的股票暂时遭受一点打击,但从长远来看,并无太大影响。只要你的确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你的投资者也会是你的支持者,他们会不断地给你帮助和鼓励,因为,从长远看,他们的投资是上升的。

山姆不希望因为股票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他说:任何一位想致力于经营一家规模大的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他人的说法而改变自己的经营原则,或因股票的涨跌而感到不安。比如,沃尔玛的股价升到40美元或42美元时,融资公司会放风劝大家趁高卖出,说已经涨到不合情理的价位了,等等。我认为,善于经营、关心职员和客户、打好基础才是最关键的。实施沃尔玛经营原则,真正受益的是顾客、是股东。山姆一再表示,股票是融资手段,是成长的引擎,经营原则才是根本。

山姆认为,沃尔玛股票价格有过剧烈波动,当零售业成为投资热点时,沃尔玛股价就急剧上升;有时“股评家”发一通议论,说沃尔玛经营策略有误,也会使沃尔玛股价下降。例如,1981年,一些股评说沃尔玛扩张已超出了其能力范围了,再继续扩展地盘,与强大的凯玛特和西尔斯竞争,沃尔玛必将垮台,于是相信这样评论的股民就抛出股票,沃尔玛股价就下跌了。但坚信沃尔玛的人不会抛售股票,也不会招来损失,反尔一再分享配股。

就这样,山姆坚持自己的信念,平衡股票市场与经营原则的关系,让沃尔玛一方面完善了经营方针,另一方面保持了股票上涨,在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