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写了一篇短小的文章,虽然音乐会已经结束,但是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很感动,有太多千头万绪的感情想表达,现在我先以这篇短小的文章献给您。
高 嵩 2010-4-20 (我的厦门大学指挥研究生)
一杯咖啡的温暖
2010年4月16日是我的研究生毕业音乐会,跟随郑老师在厦门大学读了3年研究生的我即将在当晚交上一份“结业考卷”。
在这场音乐会上,我将指挥三首作品: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指挥整场音乐会,曲目也有着较大的深度和难度,我的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就在开演前半个小时,我得知院里的领导可能会迟些或者音乐会结束后才能来到现场,我感到有些失望,因为这是我的毕业音乐会,我希望院里的老师们能够看到我的演出,了解我的学习成果,并给出他们的建议。放下电话,我的心情开始低落,为这场音乐会演奏协奏曲的陈杨看到后,对我说:“你真神,演出前半小时还能接电话。”我无奈的笑了笑,继续拨通了郑老师的电话,把刚才令人失望的消息告诉了她。
郑老师对我说:“高嵩,不要失望,不要因此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在你今后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干扰到你的演出,你要努力克服这些干扰,你应该想到,你的身后还有广大听众,你是为他们表演的。”听到这些话,我低落的情绪便一扫而光,继续看起乐谱。
几分钟后,指挥休息室的门被敲响了,我开门一看,郑老师微笑着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小袋子,她把袋子递给我,里面是一个漂亮的保温杯,她说:“这是特地给你带来的热咖啡,快趁热喝几口,提提神!”看着老师微笑的面孔和手里的热咖啡,一阵暖意涌上我的心头。我想起了郑老师曾经给我讲过的故事,1961年10月,还在苏联留学的郑老师即将执棒第一场交响音乐会,她的导师阿诺索夫教授为她送来了提神的热咖啡……,我的心里感慨万千,当年,郑老师也是这样受到自己导师的关怀与支持,充满信心的站在指挥台上,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时隔半个世纪后,郑老师也像当年自己的导师阿诺索夫教授一样,把对学生无私的关心与爱护传递给我,三年里,她以无限的耐心一丝不苟的为我上课,为我修改论文到深夜,像“嫁女儿”一样为我操办毕业音乐会,如今又为我送来提神的热咖啡,而这一杯咖啡的温暖历经五十年却历久弥新,暖意盎然,这一幕使我终身难忘,我也要把这份温暖延续下去,传递给我的学生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