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350,势将震撼全球汽车业的“3G”突破
记得2005年,我曾有机会在上海从事汽车营销调研和培训工作,当时听到上汽2007自主品牌目标是5万辆汽车的时候,觉得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小了。然而,2010年,当荣威350战略正式亮相北京汽车展,却让我从战略与营销专业角度看到,一个3~5年时间销售超越50万辆的大自主品牌轿车全面腾飞战略,即使是以我作为北大百年历史第一位讲授战略管理和规划课程,且曾经主刀中国第一家H股—青岛啤酒上市发展战略的工作资历,我也仍然不得不说,上汽集团荣威350的开端,已经露出了将颠覆世界汽车产业战略格局的态势。
当前中国自主品牌基本有三条发展道路,而且这三大道路都到了需要产业升级,成为全球级主流品牌规模与地位的发展阶段。
道路一是奇瑞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整合世界汽车资源,实现品牌上台阶的发展战略。奇瑞2008年推出的威麒、威麟品牌,就是依靠强大的研发与投入,依靠过去数年积累的技术基础和能力,借助创新性的营销思想,实现品牌升级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
道路二则是吉利汽车,创业阶段走的是典型、低价位细分市场道路,重点做国际品牌不关注的细分市场,满足中低端消费人群的汽车需求,在低端积累了足够能力与经济基础后,通过收购国际品牌,向中高档发展,一举完成品牌天花板的突破,不但拥有高端车型与品牌,而且能拉动低端产品的价值形象,向中级轿车突破。
道路三则是上汽自主品牌,即起步就从兼并国际汽车技术与品牌入手,先面对中端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后,再向两端拓展与延伸,尤其是向A0级轿车突破,从而实现品牌规模的迅速扩大,奠定品牌的市场消费者基础。
三种自主品牌升级道路,各有所长,也各有困难。收购国际品牌,关键问题是能不能够真正运用领先的营销思想和现有技术能力,完成对收购企业的消化吸收以及财务成本的承担,借助收购所获得的能力、技术资源与品牌基础,构建出优势消费者价值,最大程度地、最快时间地抢占其他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奠定兼并品牌的发展基础。而依靠自身力量与技术积累,冲击高端市场,则需要在品牌战略与技术上,有重大创新,克服相对高价位细分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障碍,尽早获得足够量的创新使用者与早期使用者,奠定中高端品牌稳步发展基础。
上汽荣威350的推出,毫无疑问为整个上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战略,找到了成功突破点。其战略的突出特征,正如上汽350自我宣传是3G轿车那样,可以说也是实现了自主品牌在战略创新的三个“G”,三个“great”的突破。
突破一、3G智能网络行车系统是概念营销的突破性应用。
上汽将汽车和信息时代的3G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整个350的品牌,提供了概念卖点,使其品牌具备了鲜明的可传播性与时代性。应用“3G”概念,目前上汽是国内第一家,且与联通全球合作。过去丰田Gbook、通用的onstar,都是关于汽车系统本身的电子化,如远程诊断等功能。但上汽将电子延伸到消费者价值领域,实现了消费者与互联网的无缝链接,将实时交通信息、新闻、电影、网络群体交流等功能,都集成在汽车里,从而使得荣威350车成为中国首款全时信息化轿车。
这当然是不仅一个概念突破的问题,而是整体营销理念和思想突破的标志。它表明上汽已经将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思想,由第三代营销做好一款汽车的标准,提高到第四代营销,针对细分市场做好产品,而且又通过有效品牌概念设计,部分做到了五代价值营销的水平,即通过汽车的信息化,实现青年人的汽车流动+信息的价值。而A0级轿车的消费人群,正是对信息高度敏感的人群,信息概念第一,为这款汽车奠定了销售30~40万辆的眼球基础,也间接支持上汽荣威品牌百万辆的战略目标。根据目前上汽描述,荣威350目标是分两期达到40万辆目标,显然,这个目标的截止点是2013最多2014,而展望2018年,荣威品牌百万辆目标已经呼之欲出了。
从营销思想和理论进步的趋势看,荣威350已经将中国国汽车推向了一个全面创新价值的WRB2.0时代,为整个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和进步,大致描绘了一个基本发展方向。因为五代营销技术的实质,是尊崇结合技术,创造消费者价值的理念,尽管上汽所宣传出来的3G内容,从价值实用性角度,还比较模糊,但总体上来看,上汽350的3G概念,已经形成了该档次汽车中的相对时尚“价值感“,至少在吸引消费者与舆论眼球与版面方面,已经实现了突破。
上汽的第二个突破,这是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水平的赶超。
无论是此次上汽350在车身设计、汽车发动机安全系统三大关键领域,都实现了赶超标准。
车身大而适当,凸显后发优势,又不过于夸张与浪费。荣威350车长4.52米、轴距2.65米,宽度1.78米,高度将近1.5米,全面超过凯越,而高度与宽度超过悦动。显然具备与上述两大主流车型并驾齐驱的基础。其次,荣威350配备全新设计NSE的发动机(New Small Engine),装备多角度连续可变链条式的正时系统,且选择成本相对较高的链条式系统,不用再换且噪音低。搭载手自一体的变速箱、包括5速手动挡,使油耗比同类产品中低4%到5%;最后是CNACP五星级安全标准。这三大集成创新,使荣威在A级轿车中,站上了一个相对高起点,完成了与凯越、悦动并驾齐驱的战略超越,它表明,今天的自主品牌技术,经过二十年的积累与突破,具备了同国际领先水平同场竞技的状态,具备了在全球市场上,冲击竞争对手,问鼎主流品牌地位的能力和条件。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本土市场A0级轿车中,韩系汽车处于领导地位,无论是凯越,还是悦动、伊兰特都来自于韩系设计,而此次350的推出,说明中国至少是在该档次汽车设计和研发上,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韩系汽车的设计水平。
荣威350的第三个突破,是完成了中国以相对弱势汽车产业基础,整合国际领先汽车企业的能力突破,而且突破的关键点是,发挥中国廉价汽车技术创造力的优势。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创新全新品牌,当然很好,但是整合国际市场中,已经处于相对弱势的世界级品牌,将中国汽车市场和优势劳动力资源同世界领先品牌相结合,赋予品牌全新涵义与能力,并将其变成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然而,在过去,这类尝试成功者不多。难能可贵的是,此次荣威350汲取了过去兼并收购的经验,其中最突出的经验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不能够建立在简单收购国际技术的基础上,而必须坚持对国际品牌与技术基础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收购可以缩短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时空距离,但是,不可以替代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中国企业兼并收购,必须有对国际兼并过来的技术再创新与发展的权利,单纯依赖国际品牌与技术,完全放弃自身研发和创新,从长期看,不但无法完成兼并收购,而且也不利于被兼并企业的发展。荣威这一突破, 完全可以为中国其它汽车企业,提供一个宝贵的经验与思想武器,包括即将完成的沃尔沃收购。吉利汽车非常明确地提出, 要让沃尔沃独立经营,但是这不应该被理解为,中国资源完全不介入沃尔沃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创造力资源,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够加以有效利用和开发,会对整个全球汽车产业,产生决定性的冲击和突破。如果稍加注意,在通讯领域中的华为通讯,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创造力量的巨大威力。华为仅用不到20年时间,把一个二万投资的小型电话设备销售商,发展成为年销售276亿美金,出口76%的世界顶级电信设备供应商与服务商,而推动这一成功的最根本资源,就是中国优势廉价的创造力资源。这种资源的突破,一旦被充分的释放到汽车领域,肯定将对整个世界汽车产业,产生震撼性的影响。
(本文作者:薛旭,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北大战略与营销课程主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