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房价高的主要原因

近期,中国的房市发生了轻微级别的地震,各界对此议论纷纷。有的学者高兴地预测“房价将会下跌3成”,有的炒房客慌忙抛盘,有的炒房客则满不在乎,而有的房地产商则气急败坏地指责政府。

这一切,都起因于对“住房消费税或保有税”的预期以及对该税效果的判断。

中央政府的意见倾向很明确:抑制住房投机。但是阻力似乎不小,因为中国房产商的力量、炒房客的力量、投机资本的力量、靠房产发财的官员的力量、与房价具有密切利益关系的官员的力量以及以上力量的代言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地方政府也缺乏抑制房价的内在动力。

中国的住房价格之所以高并且涨易降难,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允许投机炒房,是最根本的原因。

无论征什么税,都是建立在允许投机炒房基础上的。

在中国参与炒房的人太多了,包括从国外进来的游资、房产商、中介机构、官员、个人炒房客等。如果你主张制止投机炒房,那么房产商、多套房官员、炒房客等肯定是极其愤怒的,就像你阻止小偷偷东西会激怒小偷一样。

只要允许投机炒房,那么无论采取什么调控措施抑制房价,其效果都很难持久,效果也不大。征税只能增加政府收入。

应该允许投机炒房么?在中国不应该。因为中国人口多,土地资源少,经济又不发达,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投机炒房,就会有大量的住房被闲置在炒房客手里,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随着炒房客队伍的加大,被闲置的住房会越来越多;允许投机炒房,房价就会越来越高,大量的社会资金被占用在住房上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允许投机炒房,就会有大量的物质资源凝固在多余的住房上,造成物质资源浪费;允许投机炒房,在马太效应作用下,富者更富,贫者更贫,两极分化愈益严重。

彻底根除投机炒房行为,是抑制房价最有效的手段。

第二,住房供应垄断,是又一原因

住房供应逐渐被房地产开发商垄断,居民只能从开发商哪里购房,必然产生价格垄断。

如果打破住房供应垄断,允许任何个人集资建房,允许居民建立住房合作社,允许任何单位自建住房,允许任何人注册组建房地产开发公司,但是都必须遵守城市统一规划,住房质量必须符合统一要求(例如能够抗击8级以上地震、无消防隐患等),房价就不会这么高了。

造成住房供应垄断局面的不仅仅是政府,还有社会公众的“共死”平衡心理。如果有哪个单位集资建房,就会有其他人心理不平衡,所以,不用开发商动手,社会公众就会把集资建房单位拉下水,让他们跟自己一样只能从开发商那里买新房,心里才平衡。“要死一起死”。

第三,“假市场化”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

近几年,“市场化”成为最流行的词语之一。然而,被捧上天的“市场化”实际上成为掠夺者的遮羞布,是“假市场化”。

真正的市场化,应该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平等基础上的市场化,凡是对社会对他人没有损害的事情,政府就不干预,由市场自发调节,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自由;凡是不公平、不当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就由政府去校正、去主持公道。而“假市场化”,说穿了,就是由强势者接过政府的决策与管理权力,任意掠夺弱势者财富、主宰弱势者命运。在“假市场化”格局中,政府难以履行主持公平正义的义务,难以有所作为,或者政府被架空,或者政府成为傀儡,而强势者成为“二政府”。如果政府要主持公平和正义,强势者及其代言人就指责政府干预,说政府走计划经济老路,好比一个歹徒正在抢劫或毒打一个普通百姓,警察要上前制止,那个歹徒大喊:“不许干预,我们这是市场化行为”。

如果在“假市场化”状态下,政府放弃了其主持公平公道的社会管理者责任,而变成了商人,那么,“红顶商人”与“黑顶商人”,一个靠国家权力,一个靠歪门邪道,互相斗法,追逐利润,只是苦了老百姓和民间弱势企业。不久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央房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闹剧无助于抑制房价,只不过是“红顶商人”让位于“黑顶商人”,对老百姓来说谈不上是福音。

正如教育领域不能依赖市场化一样,住房领域也不能依赖市场化,因为土地资源有限、房价对居民生活影响太大。必须由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把住房当作居民福利来抓,杜绝炒房,打击哄抬房价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逐步解决居民自住房需求。

第四,客观上存在迫使地方政府抬高房价的机制

这个机制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大部分被中央政府拿走,留给地方的太少了,迫使地方政府从土地高价要钱,从住房高价要钱,而土地高价与住房高价是相互依存的;二是GDP政绩考核指标迫使地方政府通过发展房地产并且推高地价与房价来提高GDP增长率。因此,要抑制房价,就必须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收入分成比例,给地方多留一点,同时取消GDP考核指标,而改用环保指标、住房满足率指标、居民最低收入指标、就业率指标等等。

另外,现在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房地产商敢于公开与中央政府叫板,也不怕老百姓骂;高房价利益集团与中央政府争夺舆论阵地,争夺对公众心理预期引导和影响力,使劲鼓吹“房价还要涨”的论调,导致公众恐慌性抢购,推动房价上涨。公众心理预期对房价有很大影响。高房价利益集团总想抬高公众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值,鼓吹“房价还要涨,不买定后悔”。房价真涨了,那些已经购房的人会感谢和佩服“涨价论”鼓吹者,认为人家是神人,预测准,说真话,说实话,而那些好心好意引导心理预期的“房价下跌论”的宣传者反而被那些等待购房者谩骂。于是,鼓吹涨价论者增强了话语权,其涨价论的吸引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