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见真淳 | |
周湘晖 发布时间: 2009-11-22 17:58:31 | |
繁华落尽见真淳
——培养“感悟自然”的能力
周湘晖
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共同的“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走进大自然,能够欣赏到大自然之美,从而歌颂美丽的自然风光,感悟自然是人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感悟自然”重点在一个“悟”字上。那么,如何做到“悟”,如何做到“感悟自然”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感悟自然”的能力。
一、培养欣赏大自然之美的能力。
走进大自然,能够欣赏到大自然之美,从而歌颂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人最基本的审美能力。
欣赏自然美,首先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漫步大自然中,我们要能够从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丽,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虫鱼鸟兽……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那么有那些景物能够使我们发出惊叹、有那些景物使我们有拿起相机拍下来的冲动、有那些景物使我们流连忘返、有那些景物给我们印象特别深刻……所有的这些都是你发现的大自然之美!
其次,发现大自然的美,除了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之外,还必须调动我们的全部的感觉器官,才能真正捕捉到大自然之美。我们要做到能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甚至包括第六感觉器官,都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声、形、色、味……山间的瀑布声、松涛声、鸟鸣声;深谷中溪流清泉的潺潺流水声;深山岩洞的那回响;山间清风的凉爽;青草鲜花的清香……这些都是我们欣赏到的大自然之美!
经常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调动你全部的感觉器官去感受大自然,才能培养欣赏大自然之美的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欣赏景物之美的同时,还需要有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到大自然中去,不是一般的看看,更不要“走马观花”,而是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全部感官去捕捉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美,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欣赏景物的独特美,需要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联想拉?景物之美在于它的独特性,也就是说在欣赏景物之美,也就是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包括形态、色泽、味道,还有静态与动态,尤其是我们还要善于把握景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蕴含的精神。特别注意的是,景物要与人关联起来。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景观,有些与人的生活经验相似,有些与人的经验知识相通,欣赏者可以从自然的形态、色彩、声音、质料等形式方面的特点入手,把自然的某些特征和人的某种趣味理想联系起来,给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欣赏者便可以从中享受到无限的自然之美的乐趣。
例如,《瓦尔登湖》中的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从而对瓦尔登湖的色彩变幻的描写很生动细致,才使读者感到一种奇妙的美。《黄山记》中对黄山山峰、云海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三、培养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感悟能力。
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需要融进我们的感情去欣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因情生,情因景化,情景交融,这些都是文学的基本审美要求。
什么是景语?什么是情语?景语,即文学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写景、状物的语言。情语,即抒情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文章的本质就在于一个“情”字上。景物要能写活,必须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情是写景的灵魂。“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景技法是真正进入写景散文的意境的标志,是表现你自己情感、内心世界的最佳方法。例如同是一个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眼中,它就呈现出千种风情,万般模样。
融入感情最重要的是“感受”。所谓感受,是心有所动,欣赏者的心与自然交汇融合,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假如你没融入感情,即使身处万花丛中,也无法体会到自然美之所在。因此,在大自然中,欣赏大自然之美,我们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我们要经常用到借景抒情和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四、培养从深度上感悟自然的能力。
感悟自然不仅是要培养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感悟能力,而且要培养进一步从深度上感悟自然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
首先,是培养感悟自然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我们要了解自然风景的人文内容,体悟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景观往往是综合性的审美对象,风景之美也体现着当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精神。许多风景名胜的欣赏要依赖相关的神话传说、民间典故、民俗文化等知识。一些自然景观由于有人文景观的烘托,更加增添了魅力。例如黄山有“天下名景集黄山”的美誉,黄山之奇不仅是构成黄山自然景观的要素——峰奇、石奇、松奇、云奇,这些“鬼斧神工”留下的奇迹,往往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例如《黄山记》不仅写了黄山的奇景,也介绍了黄山人文内容,使其成为名篇。所以我们写景还需要了解到与景物的相关人文、历史资料。探索自然风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探索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的美的含义。
其次,培养感悟大自然中的生命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进一步思考自然生命的问题。我们从风景应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起生命的激情。例如,人与自然肌肤相连、息息相关,爱护自然环境就是爱护人类自己,珍惜绿色,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中的生命都是生命,人不能自视高万物一等。
再次,培养感悟到一切景语皆“理语”的道理。景物里也含有很多的人生哲理,因为情和理本来也是不可分割的。既然景语里有情,那么也肯定有理的因素。例如千里翰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莽莽苍穹……大自然总以它的青春、活力总是在熏染着、启迪着、暗示着人们,给人以旺盛的、健朗的生命活力,给人以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给人以冬春相继的乐观信念。再如杜甫《后游》中写道“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写江山花柳好像在等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的道理。我们要深切感悟到景语中的“理语”。
五、结语
感悟自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其实写景状物就是为了我们的抒情、明志、言理。我们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感悟到景物与情感体验、社会生活、及人生哲理的联系,还要多在语言和修辞上下功夫,增加文采性,定能写出深切感悟自然的优秀文章。
(周湘晖,振文中学语文科组长,曾经获得“吴川市优秀教师”、“吴川市高考先进科任”等光荣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