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松年轮的推测



关于古松年轮的推测

张阿泉



近闲访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楼下的读者服务部两次,先后淘得好书两种,都与包头市美岱召有关:
一种是苗润华、杜华著的《草原佛声——蒙古地区黄教第一寺美岱召记》(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二○○八年十二月版),系内蒙古文化厅副厅长刘兆和先生主编的“草原文化寻踪丛书”之一种,小十六开本,亚光铜彩板印刷,很沉厚,定价四十八元。
一种是王磊义、姚桂轩、郭建中著的《藏传佛教寺院美岱召五当召调查与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二○○九年十二月版),大十六开本,分上下两册,其中上册全是文字、下册全是彩图,属国家文物局二○○三年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列“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定价一百八十元。
前一种的两位作者、后一种的三位作者,都清一色是包头当地的考古专家和地方史志专家,长期关注和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这就确保了此类学术著作的田野调查质量。其中苗润华先生还是我的赤峰老乡,他从二○○三年六月起担任美岱召文管所所长,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四年。我与包头好友宋晓岗、冯传友陪同成都龚明德先生从包头市区赴美岱召采风夜宿那一次(时间是二○○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就承蒙过苗所长的亲切款待,当时他刚调去不久。
对于自己格外钟爱的物事,如果可以搜寻到其主题研究资讯,不管是音像版的纪录片、专访还是图文版的传记、考古专著,都相当快慰。而且追求“物以类聚”,搜得越全越好。
我关注的是两种专著对美岱召大雄宝殿前两株百年古松有无详细考证,可惜都是惊鸿一瞥地提到几句,语焉不详。
《草原佛声——蒙古地区黄教第一寺美岱召记》第一百四十九页,有一小段关于古松的记述,说法是“殿门前两株有四百多年树龄的古松,枝桠繁茂,苍劲挺拔……相依相偎,被民众演绎为阿勒坦汗与三娘子的再生”。
而在《藏传佛教寺院美岱召五当召调查与研究》上册第四十八页第五章《建筑》的导言中,可寻见这样一句话:“……大雄宝殿前的两株松树,高约十七八米。一九八五年,内蒙古农牧学院两名学生曾来美岱召对树龄做过树轮探测,测知距今二百五十年左右,大约植于清乾隆时期。”
两种书,对古松年轮有两种判定,其年限竟相差了一百几十年。
查阅权威文献可知,美岱召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年)之前,最早叫“大板升城”,是阿勒坦汗的军事政治号令中心(当时尚无呼和浩特),其沿革已达四百四十多年以上。即使是从明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土默川大兴寺庙时期算起(美岱召内的大雄宝殿正是此时筑建),也足有四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我赞同《草原佛声——蒙古地区黄教第一寺美岱召记》一书的说法。我觉得,美岱召内的古松,最有可能是明万历十七年以后随寺庙兴建而同步栽植,所以距今至少都在四百多年以上。而两名内蒙古农牧学院学生探测的“距今二百五十年左右,大约植于清乾隆时期”的结论明显不成立,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探测树龄的设备较差,二是两名实习学生的业务水平较差。
树与人相似,人有人貌,树有树貌。仅从美岱召古松的树貌来判断,没有四百多年以上的持续修炼,根本不会有如今“华枝春满,拔萃一方”的“得道高僧气象”。二百多年的古松当然也能生长得很高大,但神态气质则最多属于“较有学问的喇嘛”。

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倒春寒,天气冷甚,傍晚时分伴茶杂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