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2分报道去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预计,经济衰退会一直持续至2010年,而美国、欧洲及日本经济在今年根本不会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复苏的经济依然有风险】
现在看来,这种预测有些悲观。但今年,政策制订者们可能陷入另一个极端。就在21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最新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4%,其中,美国增长超过3%,而中国会出现两位数增长。
春季会议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本次会议上,这份报告将被作为最主要的经济形势判断依据之一。面对目前的预测,各国央行行长及财政部长们又该如何做出怎样的选择?下面我们来连线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先生:
袁钢明:不会对中国汇率形成一致压力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刚才前方记者提到,这次会议可能会谈到评估货币币值问题,特别是人民币,现在整个会议还有一天的议程,您认为如果谈到人民币的问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袁钢明:对中国确实是会有压力,但是我觉得,压力不会像其他的一些场合更大一点,为什么?因为这是世界银行的会议人很多,参加国有180多个国家,它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一样,那个会议,像G8会议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的压力特别大,因为咱们国家主要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不平衡问题,他们集团的意见比较统一,而在这种全世界180多个国家里头,中国在同一个立场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四国或者是亚洲国家,和中国的立场非常的接近,所以不大容易形成对中国一致的压力,所以我觉得这个会议即使谈到这样的问题的话,压力也不会特别大,但是也会有压力的。
袁钢明:复苏与退出的不同步存在风险
主持人:这一年的时间里,各国深化了经济刺激的效果,饱受房价下滑、失业上升及金融机构受困打击的各国经济因获得大量资金而得以挽救。但是现在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全面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战略”,以回收金融危机爆发后释放的过剩流动性资金。在您看来经济刺激政策究竟是该继续还是该退出?
袁钢明:现在刚好在交错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是在上一次的G20会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提出要,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退出了,比如澳大利亚最先,现在是加拿大后来又是印度等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至少是高潮已经过去了,或者整体上已经过去了,现在各个国家开始进入复苏,复苏的步伐有快有慢,这种情况下,先复苏的国家对后复苏的国家可能产生一些影响,或者是后复苏的国家会对一些先复苏的国家会不会产生拖累的影响等等,在不同复苏的时候,因为世界经济现在是一体化的经济,它会产生资金政策上的不协调或者不一致的问题,这和一起共同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候不一样了,当然大家想一同协调行动对付危机,现在一起协调退出的话又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先退出的一些国家资金会不会对一些其他一些国家的资金会产生一些冲击的影响吧,这是我担心的一些问题。
袁钢明:发展中国家将获得更大发声机会
主持人: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这次会议之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各成员国必须决定是否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大的发言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先也发表声明说,世界现在需要关注金融部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职能也将向金融改革方面扩展。那在本次春季年会上,国际金融组织是否会真的改革?除此之外,还会达成哪些共识?
袁钢明:主要是落实和细化了,这个事情是在上次G20会议提出来的,而且是在上一次G20会议之后的世界银行和IMF的会议上提出来的,因为IMF和世行会议成员更加广泛,而且不像G20会议只有20个国家或者不像G8会议只有发达国家,所以在大多数,特别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情况下,对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问题或者是参与权问题提的就更加强烈了,或者更加现实了,使得原来提出的议案变成实际的部署或者安排,所以这个会议我想一定会把以前已经提出来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的问题,落实化或者是具体化。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