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说,清华大学近日举行了百年校庆年启动仪式。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百年校庆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吉宁表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不会花国家一分钱”,所有花销均是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4月26日《新京报》)言辞中透出自豪与底气。
当然,清华有百年的基业,培养了大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因此,获得校友和社会捐赠不在少数,自然有实力来举办百年校庆。但是,报道中,陈吉宁先生只说不会花国家一分钱,并未就百年校庆办成什么样子作过多说明。但是,从前面这段文字来看,在百年校庆之际,不是只举办一个庆典,而是用一年的时间来操办百年校庆,成为“校庆年”,这或许仍从某种角度透出其清华百年校庆的非同一般。
另一方面,是否说只要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就可以有底气借百年之机,把百年校庆办成“校庆年”呢?
有钱好办事,有钱能办事。当然,一般人说不得什么。但是,正如社会普遍反映的那样,北大不是北大人自己的北大,清华也不是清华人自己的清华。试想,清华北大能成为今天的知名高校,什么时候离开过国家的经费投入?国家在这些知名高校上,尤其是211高校,每年投入的经费还少吗?清华北大能有今天,也能说“不花国家一分钱”?
中国人向来有逢十逢百就喜庆一下的文化传统,所以,清华百年之际庆典一下,知名校友借机露一露脸,在校友面前风光风光也能理解。但如果因为说不花国家一分钱,就借此大搞庆典,形成一个“百年校庆年”,恐怕同样与清华的知名高校形象不相匹配。
在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肆虐的今天,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能够免俗的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