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之前最后一篇日志的时间还是去年的6月份,时间过得真快,倏地,一年就快过去了。
这段日子里,《汽车商业评论》除了一如既往地继续壮大之外,还诞生了自己的兄弟刊《汽车消费报告》,而我有幸与亲爱的同事们一起参与到这场极疲惫却好玩极了创刊过程中来,如今想来都是一笔极大的人生财富。
在《汽车消费报告》做到第4期的时候,我决定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们这本不一样的汽车产品消费类杂志,至于它如何不一样,先奉上主编贾可的发刊词,和我在第一期的编者话。
正文:发刊词:我们没有疯 贾可
打一个看起来俗套的比喻吧。像一个婴儿,《汽车商业评论》的兄弟刊——《汽车消费报告》2010年元月呱呱坠地了。非因我们孕育了她所以如此言说,而是其诞生具有真正价值,所以我视她为一个具有灵魂的人。我想,这是对新生事物的最高评价。
这是一本以产品为出发点的汽车杂志,相信中国汽车界会有很多人不免为我和我的同仁担心,你们是否疯了,在《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占领了中国汽车行业财经报道的制高点后,为什么要进入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产品杂志领域?你们能够比市场上既有的那些玩家高明吗?
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同时也告诉所有《汽车消费报告》的读者诸君,我们没有疯。虽然我们说干就干,虽然真正行动也就一个月时间,但这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行动,这个行动并没有真正的先例,我们办的是一本为中国有识人群提供汽车产品消费意见和传达全球汽车文明的高级汽车杂志。
目前的中国汽车产品类杂志,都是一方诸侯,各自占据山头,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还没有一本杂志具备一呼百应、领袖群伦的实力和风范。我无意在此对我们的同行出言不逊,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说出以下一些我看到的不妥之处:
1.内容以产品试驾报告为主,多数杂志内容同质化异常严重,几乎不能引起消费者的足够阅读兴趣。
2.定位模糊,读者对象不只是普通车迷更是希望买车的消费者,缺乏对具有购买力人群的集中关注与服务。
3.一些杂志不顾国内汽车消费者的需求,一味通过所谓与国外汽车杂志的版权合作进行办刊,更使自己的附庸角色明显,没有任何自己的品格。
4.汽车本是流动的艺术,但是许多汽车杂志,版面花哨芜杂,形式低端,缺乏品味,显示出杂志的低级趣味。
在中国汽车市场还在奋力向上之际,现在正是创办一本专门为真正有识之士服务的汽车杂志——《汽车消费报告》的有利时机。它不只是车迷的杂志,更是真正购车人的杂志。
我们的底气在于我们的内容,正如《汽车消费报告》名称所内涵的那样,我们网罗来自汽车消费者的报告,我们认真向汽车消费者报告。它是为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服务。毫无疑问,我们将搭建真正的汽车消费者和汽车销售者或制造者之间的桥梁。
如同我们创办《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以“中国汽车的意见领袖”为口号一样,创办《汽车消费报告》,我们的口号还是“中国汽车的意见领袖”。我们将以纵深的视野、高尚的品位、专业的精神、别致的手法和有趣的味道,开辟出中国汽车产品杂志的蓝海。原谅我又一次用了俗套的比喻,但事实如此,又何必矫情。
不要跟我说网络的力量将在最后会彻底将包括《汽车消费报告》在内的所有汽车产品类杂志打翻在地。我和我的同仁承认网络的力量,但是过于纷繁芜杂的信息,过于不置可否的判断将让消费者进入无法爬出的迷魂阵或者沼泽地。我愿我们的杂志包括未来以之为部分内容的汽车消费报告网,成为中国汽车消费者口碑的集散地和购买的策源地。
所以,我们没有疯。当然,尽管我们希望《汽车消费报告》一出生就能够长出胡子,但相信自己还很弱小,希望得到读者诸君最大程度的批评和最大程度的肯定。我们祝愿自己能够成功,我们祝愿所有辛勤耕耘的读者成功更成功。
春节快乐!
正文:创刊号编者话:但,我们足够疯狂 马蕾
夜已经很深了,旁边,我的美编同事们正在为《汽车消费报告》创刊号的设计细节做最后的梳理,而离办公室不远处的那间影院,此刻仍在热映着《阿凡达》。
除了这部影片本身令人炫目的特技,大家似乎更愿意对它幕后的花絮津津乐道——15年里,卡梅隆可没少为了阿凡达大呼小叫,他像个顽固、苛刻、暴躁、骨子里浸透完美主义的国王,要杀死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触犯他的瑕疵,甚至连细微的颜色差别都不肯放过。他认真得近乎疯狂,却总能完成那些Mission Impossible,他遭人恨,也因此赢得尊重。
认真从来都是成就好作品最基础的精神品质,即使如卡梅隆般天赋异禀的天才。
我们不是天才,惟有更加努力。
所幸,在《汽车消费报告》真正进入实战状态的这一个月中,我在编辑部每一个可爱的年轻人身上都能看到与此种精神的共鸣。
从《汽车消费报告》策划阶段开始,我们目标便简单地有些执拗,我们憎恨那些板着脸孔冷冰冰的文字和纷繁芜杂的版式,希望能够提供比当下诸多汽车杂志更有趣、更好玩、更人文的视觉和阅读体验,我们一遍遍对选题、文字和图片乃至版式上的一个不太显眼的小细节精雕细琢,试图让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
那些生硬的技术参数和动辄“动力澎湃”的测试报告没劲透了,这就是为什么你最终看到《汽车消费报告》会以“民间实验室”的方式结束掉汽车产品杂志千篇一律的试驾报告形式,换以简单的道具、游戏的方式、好玩的角度,告诉大家每辆车在我们手中这一刻的表现。
这就是为什么《汽车消费报告》会在新车栏目把心理学家、艺术家、汽车设计师和科学院博士聚在一起,希望借助这些具有创意和洞察力的眼睛,提出对一款车独特的见解。
一些栏目和文章最终被忍痛Cut掉了,它们有些是摄影记者扛着器材在30年来最寒冷的北京冬天做出的采访和拍下的图片,还有一些是编辑记者熬了通宵辛苦写成的文章。它们被“牺牲”掉是为了能够使《汽车消费报告》以更精致、更扎实、更开阔、更加充满志趣的面貌呈现。
而另一些栏目成为我们表达对汽车文化、汽车生活重要精神理念和立场的领地,比如设计、基因还有日子,我们用图片和文字介绍不一样的设计流派、老老实实地讲述些汽车业最初的那些故事,并把大家带到车轮能够到达的实体空间和不能到达的精神家园。
即使是最容易变得枯燥和面目可憎的技术和排行栏目,我们也试图通过更加精细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色彩来打破常见的单调。
开会、碰撞、推敲、熬夜……这样连续一个月足够疯狂的努力,让我们既疲惫又兴奋,现在,这本叫作《汽车消费报告》的新刊就放在您的面前。
时间怎么样都觉得不够用,一些内容和样式仍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高度,但请相信我们,成为一本趣味高雅、深具阅读乐趣的高端汽车消费杂志是我们始终努力的方向,而这种方向是我们整个编辑部存在和坚持的重要理由和精神支撑。
不止一次想VOGUE杂志法国版主编卡琳•洛菲德,这位在时尚界颇具声誉的直肠子女人对于自己主编的杂志的期许是:“我的杂志好玩儿极了……我们有太多令别的任何地方都望尘莫及的自由”。
我们期待这样的自由并愿意为这种自由付出。
感谢我每一位同事为本刊的诞生所做出的努力。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加深对《汽车消费报告》的了解和理解,下面这张图就是《汽车消费报告》创刊号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