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便是一个在挫磨与烦扰中不断进行自我砥砺、不断强健心神、不断获得明悟的过程。
所谓的彼岸乃至圆成存在的意义不过是确定一个方向,指引着生命从一个坐标走向下一个坐标。
生命未完,前路不尽。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际遇机缘如何,能够做到心不为挫磨与烦扰所苦,便可品味出生命的实在与意趣了,便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了。
至于在这漫漫心路上能走多远,就不好去强求、也没必要去强求了。
毕竟,这除了禀性、天分之类的内因的作用,还需要时势、机缘之类的外因的凑合。
因而,结果、终点、圆成是可向之努力的,却是不可强求的、也不当去强求的。
也便是,行于这漫漫心路上,当关注脚下、珍重当下,于未竞之前途当有愿无望。
如此,便差不多可以长得生之恬愉与实在了,也便可以在他日生命将尽之际自谓此生无憾了。
一个人要真正在心底里做到珍重当下而对将来有愿无望,首先是得懂得将生命看作是一场淬炼神魂的修行的。
然后勇敢无畏地直面赴面而来的机缘、积极地去尝试,其实也就可以安然于生命中的一切了,自然也就可谓生而无憾了。
不过,要做到这点,却很是不易。
因为维系生命存续的欲求与促使人类演进的情念是如此强大,让它们稍微安分一点就是需要极大的努力的。
故而,一个人从无明走向圆成所要经历的,必然是一条无际的漫漫长路。
在这长路上,会有曲折,会有反复,会有风雨,也会有跌倒与创伤。
不过,只要勇敢坚定地走下去,当生命将尽的时候,回首前路,涌上心头的必然是无限的欣悦与满足。
虽说自己的生命之旅不过才走过二十余载,不过因为心念的关系与机缘的巧合,却幸运地经历了很多常人所难遇的挫磨,也便有了一些所得。
如今,面对生命之路,心已能不再彷徨,已可以寻觅到漫漫心路的轨迹与走向。
因而,便觉得应该以此生完成一本修心的小说,一方面总结自省、助益前行,一方面也聊供同路、有缘之人一观。
窃以为,既然要写小说,不求百世流传,可也要看得过去。起码比起前人来,是要有些独到、可看之处才有写的必要的。
而自古而来,主题明确的修心小说虽然不是很多,可还是很有些个的。
自心里以为,这其中写得最好的,要数施耐庵的《西游记》。
后来者可能比肩,却难以超越了。因为其对心意情志的剖析已经妙至毫巅,即便文字上不可避免地带着些文人习气,也是微暇不损美玉了。
《红楼梦》也算是本不错的修心小说,虽然涉及的杂了些,可对是非真假与人情世故的剖析却精到到极致了。
如此,有这些个各有独到之处的经典在,修心之人还是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利用的,自己倒似乎没必要去费耗心力了。
不过,时过境迁,《西游记》更多地被当作生动的神话与曲折的故事看,《红楼梦》也更多地被扯向情啊爱啊、历史意义什么的,而静心品味《围城》的意蕴的人在时下也已变得很难寻了。
因而,在当下物质冲击着精神、民族精魂亟待重塑的时期,写本修心小说,或许倒也不算是太多余的。
至于写得好坏,那就没太大关系了。写得不好,自然会随风而去;写得勉强,也或许仍能于一二有缘之人有些助益的。
如此,也便可以动笔了。
素材与原型,肯定要靠自己的体历的。
为免让人觉得无聊,自然也免不了一些构设与凝炼。
修心的目的便是去做到无所执着,即佛家所说,不着于相。因而主人公的名字便叫廖无着了。
廖无着,了无所着,禀性肯定要有些特别的。
肯定得思想早熟且行事不与人同,同时人也要很平常,出身平常,生活平常,际遇平常,天分也要平常。要么就脱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不过,当他开始去尝试着了进行心灵的修行之后,他的人生也该变得有那么点儿不那么平常了,小说也便可以真正开始了。
如此,廖无着便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应对着种种不平常的纷扰、打理着般般不平常的羁缠、思索着儒道禅、探究着迷惑与神秘、追随着先圣的足迹、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心灵之路。
在与迷惘的纠缠中去寻找实在,在与困惑的搏斗中去触摸觉悟,在与苦痛的接触中他去读懂幸福……
在艰难地求索中他就该一点点收获着心路上的点点菩提——认识上的点点提升、修为上的点点进步乃至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渐而,随着不断地积累,廖无着便该真切地体味到:
一个生命的本质便是经历烦苦忧悲以淬炼心灵、心灵经历洗礼与淬炼以一步步愈好的体悟生命与获得觉悟的过程。
生命延续一刻,心灵的修行之路便要延伸一分、于菩提的寻觅便要继续一时。
即便肉身归尘土,倘灵魂不灭,心路上于菩提的寻觅也终难休止;要么直至灵灭魂湮、再融天地,要么直至心灵圆成、菩提圆满。
否则便必然要去无休无止地经历、经历、超越经历、超越那经历、觉悟得菩提……
(酝酿了许久,终于动笔;动笔许很久,终于写出个开头;开头了许久,终于有了个大致的轮廓。
时至当下,才整出些些自觉勉强可以见人了的文字,跟时下动辄百万、乃至千万的大侠们相比,效率实在有些忒低了点儿。
不过,依古人言,诗可以随兴寄情,文却惟当情势、念想催迫不得已时方发。
细想来,不是没有道理,也更符合俺简淡的性情。也便就这么悠哉悠哉地写着了。
不求流传千古、纠换时风、助益天人,但于相识、相知、相似、同心、同志、同道之友有些许助益,或者便就作一时之娱、成两三友漫谈之趣,也便足矣。
生命即是经历,经历即是生命的实在与全部,倘能不时得一二会心之悟,那便是生命之极致了。其实,便是佛陀、老子所历,也不过是此一过程,
当肉身使归尘土,仍不过是又一个生灭循环的开始。即便真有那么个圆融神念的留存,也不过仍是不变之造化、不易之循环中之一毫一环,没有什么所谓的出离的。
况且真正的圆融,便是混然,便是自然,并非一个终极,而仅仅是个延续的状态。一时无分毫造作而完全任自然,当下即圆融。
而圆融之后,也仍是要经历、修行、自然而生、自然而灭……
小说中会尽量将生于当下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很需要明了的东西、生存与追梦的所需,因着情节的发展尽量详尽而明晰地进行剖析,会着重于演绎梦想、工作、生存、武术、易理、投资、文化、哲学、商术、情感、待人接物与天道法则,也会兼顾剖析时下不能不提的武侠、鬼神、修真、网游、穿越诸般,希望可以不失愉己娱人之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