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广亮

一个心敬老子与佛陀、心喜哲学与老庄、心乐于炼身与融智、心凝于明心与强神的率性的行者;以性静情逸、守真志满、恬淡安然、自如随缘为座右铭;用心于心神的完善,致力于做个心神的强者;以臻至哲性圆成而得实在、自如掌控金钱而安己利人、安然把握时势以娱己愉人为生平之愿;认定的便会全力争取,不过已渐渐做得自如随缘,在尽量让自己过得安然、让身边的人过得愉快。

百善之先,孝之大者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孝敬之心。

        当父母在世的时候,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以免父母忧心,立身端正,怀德行道,以免给父母带来羞耻,并尽力给其带来荣光,有这种修身行道的高远志向,便是把父母放在心头了。     

  &...

Read more

无用之大用


        无用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用的意思,是无之用,是空无的用处,是无形的...

Read more

和谐为贵,须礼节佐之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是有子的第二句话,上一句讲孝悌为本,这一句讲礼之用、和为贵,都是很实在而关键的话。     

        有子这么讲过:

      &ldqu...

Read more

温良恭俭让的魅力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欤?抑与之欤?”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欤?”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是孔子的一个非主要弟子,不...

Read more

无相即是实相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

Read more

慎终追远,古之大事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句话是宗圣曾子除“三省吾身”之外的第二句话。

        如果说时时自省是自身修养的关键的话,那这里提到的“慎终追远”,就是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的关键。

        古人讲,生死事大,除却生死无大事,善始善终,慎始慎终。

        总之...

Read more

于当下教育现状之反思与总结


  对中国来说,20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的一百年,不只是政治与经济发生了极大变革,文化与教育也出现了颠覆性的转变。

  这种转变,是时代大势所推动的,也是整体的社会意识所选择的,因而对当下的我们来说,没有去讨论其对错与是非的必要,需要的只是总结得失与查缺补漏。

  在文化与教育上,借助西方架构清晰的知识体系与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中国快速完成了文化普及与教育覆盖,并以此为国民素质的基础,在相当短的时间里,从一个腐朽落后的国度快速转变为一个富于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强国。

  在这一点上,学习西方文化与教育模式所带来的良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由于历史人文与社会制度环境的不同,有...

Read more

上善若水而不争


  易性章第八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这第八章易性章,是讲智者应该取法天地自然之道最核心的无私无争,而改变、转化后天的自私争竞心。

   上等的善人,像水一样。

   水有很契合善的属性,它滋润、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竞,处在人们都厌恶的卑下位置,奉献、无私、不争,差不多完全契合于道了。在居处上,效法水这种奉献、不争而契合道的良好特性,随时随地保持谦卑,安处于众人厌恶的卑下位置,一旦所处位置升高了,自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