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几个特区相比,厦门拥有的资源最好。
有万国建筑博物馆美誉的鼓浪屿,有人文深厚的厦门大学,有独一无二的海岛城市风光等等。厦门,被公认为宜居城市,中国最温馨的城市。
也许是厦门人在温馨的环境中浸泡的太久,也许是海岛四周的海水屏障,厦门的氛围,成就了缺乏创新、缺乏开放意识、平淡、波澜不惊的城市品性。
典型的厦门男人:午后,门口摆放一张刚够放置一个水壶、一套工夫茶具的茶几,两个小凳。自己一边品茶,一边左顾右盼等待无所事事者加入闲谈。
10多年前刚来厦门时,与建筑规划行业一资深人士聊,这里刚刚规划建设的整个城市最重要的东西主干道莲前路,不如北方一些同规模城市的宽阔、考虑的长远。这位行业资深人士的回答代表着当时厦门的主流思维:厦门就是小城故事。
深圳人绝对羡慕厦门的鼓浪屿。深圳能在平地上造起世界之窗、民俗村等名躁一时的旅游品牌,说明了这个城市的开拓创新精神。假如把兼具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的鼓浪屿交给深圳人来管理,也许不会像现在:在城市功能逐渐萎缩的时候,现在的鼓浪屿作为纯粹的旅游小岛,白天不温不火,晚上寂寥。得天独厚的资源浪费了那么多年。
一次与装修设计师孙少川先生聊天时,他提到厦门人缺乏创新、创意。他说,厦门轮渡与鼓浪屿之间的海面(即鹭江)没有被很好利用。如果在这段海面建设大型海上喷泉等景观,肯定将是厦门一张硬邦邦的名片。
业内专家张文彪先生说过一句话,几个月不出厦门,人就变成呆子。厦门地产的产品革新、营销手法的变迁,多习自广州、深圳等外地同业。
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厦门的制造业,越来越靠成本领先、便利港口贸易来生存,依靠产品创新发展的比重越来越低。这也导致恶性循环:工资越来越紧,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少。
厦门的缺乏创新、创意不只是在企业,它是立体式的、全方位的,是这个城市的性格的一部分。作为海西经济区里唯一的特区,厦门担负先行先拭的重担。我们期待着厦门在这方面能有实质性、不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的突破。
难道温室里真的长不了栋梁材,在这最温馨宜居的城市,真的无法创新、创意兼备?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